国产精品视频1区2区3区|91视频免费网站|青青操视频网站|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爽爽|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歡迎來到中國綠網.今天是: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綠網在線 >> 綠網要聞 >> 國內國際 >> 瀏覽文章
從民生冷暖看“美麗中國”
時間: 2012年11月15日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 佚名
 

點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十八大報告中,“人民”兩個字出現了145次。兩個字背后折射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執政為民的情懷,讓四川代表對“民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過去五年,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在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特殊困難歲月,民生優先貫穿始終。重建后的災區,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過去五年,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在應對特大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雙重影響的關鍵時期,依然首先保障民生投入。2008年以來,全省共投入9800多億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3000多億元投向“十項民生工程”。過去五年,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在全省經濟邁上2萬億元新臺階的全新起點,創新提出建設“民生政府”新要求。民生理念正越來越多地變成一項項民生目標,一個個民生工程,正實實在在地變成更多少數民族地區、偏遠地區、貧困地區群眾的新房子、新學校、新醫院、新生活。

代表們還注意到,十八大報告出現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表述。中國因何而美麗?在代表們看來,除了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改善民生是題中應有之義。如何更好地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如何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如何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讓人民分享更多發展成果?

    生動實踐與巨大成就,為我們建設美麗中國提供諸多啟示。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

    工程點擊: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暨帳篷新生活行動:已完成定居房建設100139戶,占規劃的100.88%10萬頂新型帳篷及10萬套、90萬件篷內設施、5萬臺便攜式太陽能電視機發放到位。“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已投入資金7.19億元,共招收藏區學生29399人。衛生事業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已實施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及設備配置項目7000余個,藏區衛技人員總量達13955人。赴京參會前,黨員群眾反復囑托阿壩日報社工會副主席、辦公室副主任澤仁旺姆代表:“一定要把我們藏區的巨大變化帶到會場上哈!”終于搶到發言機會,澤仁旺姆講著講著就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這幾年,每次經紅原回老家松潘,都能看到公路兩旁新建起更多更美的牧民新村,有如鮮花般點綴在大草原上,這讓我深深感到,黨的陽光照耀藏區大地……”這是一位少數民族黨員代表最真切的感受。

    變化,源于四川2009年起實施的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暨帳篷新生活行動、“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衛生事業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等藏區“三大民生工程”。“這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為推進藏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而采取的重大舉措,是立足我省藏區實際,加快藏區經濟發展,提高牧民群眾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民生工程。”甘孜州委書記胡昌升代表動情地說。怎能不動情?僅甘孜州就有57545戶藏族群眾結束了千百年來逐水草而居的傳統游牧生活,告別牛毛帳篷、簡易土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過上了城里人的現代生活。“更令人振奮的,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文明程度的大躍升。”胡昌升說,路通了,電來了,學校、醫院、商業點修到了家門口,“這是‘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在藏區的生動體現”。

    公共服務均等化得到體現的同時,農牧民發家致富的熱情也更加高漲。澤仁旺姆注意到,緊緊依托牧民定居點,一大批農家樂、牧家樂應運而生,以旅游為主的特色產業不斷興起,藏族群眾中對穩定和發展的渴盼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她欣喜地說,黨在藏區的凝聚力、號召力得到進一步增強。藏區衛生事業發展計劃的實施也深得民心。胡昌升掰起指頭數,這幾年,一大批縣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縣級衛生監督機構等在藏區遍地開花,不僅為藏區群眾構建了日益完善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也使千百年來困擾藏區群眾的大骨節病、包蟲病等地方病、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群眾非常感恩和擁護。

    “‘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的實施更是意義深遠,藏區學生走出大山,學習技能,開闊眼界,入黨參軍,他們將有力帶動家鄉人民走上和諧穩定發展的道路。”胡昌升說,這才是藏區的未來,是推動藏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堅強保障。兩位代表說,藏區“三大民生工程”得民心、順民意,希望今后進一步查漏補缺、發展創新,努力為定居群眾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幫藏區發展培養更多本土人才,不斷夯實黨在藏區執政的群眾基礎。讓彝區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工程點擊:彝家新寨工程:改造彝區“三房”7.63萬戶,建成彝家新寨234個、安寧河谷新村222個,藏區新村12個,43044戶農村居民入住新村。彝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文明素質全面提升,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來自涼山雷波縣的馬劍霞代表說起彝區的改變深有感觸。“從我的學校下山,就是海灣鄉,那里沿著樂水湖修建起了彝家新寨,一棟棟的小洋樓圍湖而建,非常漂亮。不少家庭還開起了農家樂,搞起了旅游。”她回憶,過去這里的老百姓住的是土坯房、茅草房,披氈而臥,席地而坐,真是今非昔比。

    一定要讓彝區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是省委、省政府的牽掛。涼山州委書記翟占一代表說,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14次深入涼山彝區腹心地帶,研究民生問題。涼山實施了“八大扶貧工程”,加快以“彝家新寨”為重點的“百鄉千村”新村工程建設。

涼山州彝區在2010年全面完成“三房”改造、木里藏區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暨帳篷新生活行動的基礎上,打破“夾皮溝”、提高村莊布局水平,打破“軍營式”、提高村落規劃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設計水平。彝族群眾過上了美好新生活。“廣大彝區還展開了‘板凳’工程,黨和政府給每個家庭送去板凳,以小板凳引領大轉變,改變過去席地而坐的生活習慣。”馬劍霞說,彝家新寨不僅意味著老鄉的房子變大變漂亮了,更是生活方式的改變。翟占一說,2010年涼山啟動“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以“板凳工程”為切入點,廣泛開展送板凳、送餐桌、送床鋪、送洗漱用品等活動,引導彝區群眾從不坐地上坐板凳、不睡地上睡床鋪、不用鍋莊用灶臺做起,徹底轉變落后習俗,逐步樹立勤勞節儉、清潔衛生、自尊自強、厚養薄葬新觀念。

    “不僅如此,黨和政府還送來‘四件套’,包括生物質爐、儲物柜、碗柜和桌椅。”馬劍霞說,在吃住不愁、生活文明、沒有后顧之憂之后,許多家庭把重心放在了子女教育上,這對教育工作者是莫大的激勵。翟占一說,我們正在努力走出一條少數民族地區改善民生富民和諧之路,加快建設美麗富饒文明和諧新涼山。

 

最新更新  
文章排行  
魅力章丘的“地標” 農
彩椒
產品訂購
風電成為山東第三大電
萊山加快郝家莊舊村改
帳篷酒店的誘惑:和袋
財政收入增速止落回升
十八大15次提“生態文
南京黑作坊洋垃圾產塑
莫言:獎金買房子是玩笑
 
關于我們 | 合作支持 | 法律聲明 | 免責聲明 | 招賢納士 | 聯系我們

綠網在線(原中國綠網):中國綠色生態發展的綜合展示平臺,是中國與全球綠色生態發展的交流窗口,也是國內國際首家“傳播綠色發展與多行業互動的綜合交互型”網絡媒介。本網所有編載、轉載、摘錄的內容并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僅用于促進綠色發展與生態和諧的傳播交流、信息互動,促進國內國際綠色生態的正能量發展和參考學習;本網所涉及內容,如侵犯了您的版權和隱私,請及時地聯系我們刪除!本網顧問律師:張學軍 韋福田。 (魯ICP備13003038號)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