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省城的“菜籃子”,章丘市已獲得9個由農業部認定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居全國之首。同時,由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章丘也有9件,同樣居全國之首。時至今日,農業品牌化已成為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整體競爭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利器”。作為省城的“菜籃子”,章丘市已獲得9個由農業部認定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居全國之首。同時,由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章丘也有9件,同樣居全國之首。
而在2007年,章丘市農產品地理標志數量是零,涉農商標不足70個。5年時間,章丘市“地標”逐年遞增,與之相伴的是農民收入的迅速增長。章丘“地標”農產品憑啥這么牛?近日,記者來到章丘,尋找“牛氣”背后的故事。2004年12月30日,對章丘人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垛莊核桃”在歲末獲得農業部有機食品認證。至此,章丘市有機農產品實現了零的突破,同時也填補了濟南市有機食品的空白。而此時,章丘市已認證的綠色食品達20個、無公害農產品9個、有機農產品1個,認證數量居全省前列。
章丘地理環境獨特,有著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僅章丘大蔥就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當時章丘市領導根據農業發展現狀,提出了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想法。由政府主導的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的行動迅即展開,一紙申請上報農業部。舉國歡騰的北京奧運年,章丘人多了一份喜悅,“章丘大蔥”順利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在之后的2010年,龍山小米、明水香米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2011年,白云湖甲魚、鮑家芹菜、曹范核桃、明水白蓮藕、文祖花椒、趙八洞香椿等6個農產品先后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
2008年年底,章丘市涉農商標有76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僅有“章丘大蔥”一棵獨苗。而截至2012年底,章丘農產品注冊商標已達到285件,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已達9件。4年的時間,章丘市涉農商標增幅達275%,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增幅更是達到了800%。而這4年正是品牌農業強力推進的4年。在章丘農業的發展歷史中,2009年是個值得注意的年份。那一年,有著“世界蔥王”美譽的章丘大蔥終于有了“身份證”,榮膺“中國馳名商標”,填補地理標志馳名商標的山東空白。明水香米、章丘鮑芹、明水白蓮藕、曹范核桃等農產品陸續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章丘市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數量達到9個,居全國縣級市首位。2011年章丘市農業增加值51億元,僅章丘大蔥就實現產值7億多元,增加農民收入5000多萬元。品牌化經營、打造名優農產品和高附加值農業已成為章丘農民致富的利器。
2012年9月,章丘市南下與全國知名物流企業上海“菜管家”公司建立長期合作營銷關系,打通了章丘名優農產品進入上海高端消費市場的通道。同年10月,章丘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農餐對接合作協議,章丘為全聚德專供綠色無公害大蔥,首年供應量即達600噸,實現了名牌產品的強強聯合、互利互惠。如今,章丘的品牌農業發展已駛入了快車道,實現了從“土里刨食”到品牌叫響全國的華麗轉身。“章丘牌”的打造,實現了章丘市名優農產品“貨暢其流”,并將章丘深遠的農耕歷史文化推向了更廣闊的市場,以章丘大蔥為首的一批名品已成為章丘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