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架綠油油的黃瓜、一串串五顏六色的菜椒、一個個紫瑩瑩的茄子、一個個紅艷艷的西紅柿住在干凈整潔、溫暖如春的冬暖棚里,貪婪地吸吮著冬日的暖陽。它們有的果實累累掛、有的小花朵朵向陽開、有的枝葉嫩芽恣意展。一盞盞沼氣燈發出明亮炙熱的光芒、一個個沼氣池釋放出清潔高效的氣體燃料,守護著這片富有生命力的蔬菜,為它們貯存供給、輸送養分,給老百姓帶來沉甸甸的收獲和希望。這是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也是大張莊鎮發展沼氣池、建設新農村的生動寫照。
“我是最早使用這種玻璃鋼沼氣池的,它具有建池快、出料省工、產氣率高、壽命長等優點。忙起來的時候,就直接用沼氣在大棚里做飯,又方便又實用。”菜農公丕杰介紹到。他還給我們算了一筆賬,產出的沼液沼渣做肥料,每年可節省2000多元;沼氣燈提供照明、提高棚溫、誘殺蟲害、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每年可增收1000余元。目前,南巖四村共有100余家大棚種植戶,有一半以上使用這種沼氣池,每年每戶可節支增收3000余元。
沂源縣大張莊鎮是農業大鎮,多年來該鎮立足鎮域實際,大力推行農村沼氣池建設,共發展沼氣池3000余個,其中“一池三改”1000余個,新發展大棚玻璃鋼沼氣池70余個。年產優質有機肥2萬余噸,可供6000畝果蔬使用。
沂源縣農業局的專家介紹說:“大棚玻璃鋼沼氣池采用目前全省最先進的沼氣池技術,受益的蔬菜上市早、口感好、產量高、營養豐富。總成本在3000元左右,農戶自己負擔1000多元,剩余部分由政府補貼。”
小小沼氣池清潔家園、提供能源、變廢為寶,真正成為了老百姓致富增收的“好助手”,成為了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