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郯城縣是著名的“中國杞柳之鄉”,種植杞柳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李莊鎮作為該縣杞柳主產區,目前已建起優質杞柳基地3萬多畝。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這個鎮注重引導規模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促進全鎮杞柳產業的發展。全鎮涌現出省級規模企業5家、市級規模企業10家,縣級規模企業13家,帶動了全鎮70%以上的農產品加工增值。如今,李莊鎮的規模企業龍頭帶動效應日益凸顯,小杞柳長成了大產業,柳編產業已成為李莊鎮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完善產業化新機制。李莊鎮不斷強化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積極推廣“訂單農業”、“農業車間”等經營模式,引導農戶通過合同或契約的形式與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聯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發展體系。從今年開始,全鎮又組織實施了“龍頭基地帶動戰略”,計劃用2-3年時間,全鎮發展3個以上產業協會、10個以上縣市級龍頭企業、5處優質特色基地,由此帶動發展了杞柳、瓜菜、畜牧等四大產業。
扶持規模企業提檔升級。這個鎮制定了經濟發展分類規劃,從智力、體制、資金等方面對規模企業進行扶持和幫助。近年來,依托順發、新記、乾源、華寶等柳編加工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和規模優勢,帶動了當地農產品增值增效。該鎮本著“產業調新、產品調優、檔次調高、規模調大”的思路,全面實施科技推動戰略,促使規模企業實現質和量的提升。今年以來,乾源、東發、學軍等6家企業通過招商引資擴大了規模,開發了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拓寬雙向流通渠道。這個鎮依托流通骨干企業,以發展外向型企業為突破口,努力暢通杞柳工藝品“入市出關”的雙向流通渠道。通過組織規模企業參加一年兩屆的廣交會和青交會等國際大型農產品交易會,讓規模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產品飄洋過海,走出國門,暢銷國際市場。引導規模企業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辦事處,在大型超市設立柜臺,開通國際互聯網,推行網上交易,讓工藝品走進超市和連鎖店,走進國人家庭,進一步拓寬了流通渠道,增強了規模企業和杞柳產業發展后勁,從而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僅此一項全鎮柳農每年人均可增收8000多元。
結合標準化拉大效益增長。為做大做強杞柳產業,該鎮多次聘請土壤、植保、栽培、工藝等方面的專家,進行技術普查和論證,先后制訂了《杞柳栽培技術規范》、《杞柳干條分類與定級》、《杞柳工藝品分類與定級》三個標準。杞柳農業標準化的應用,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以化肥農藥為例。化肥的使用量,推廣標準化以前,畝均使用純氮磷鉀18.5公斤。推廣標準化以后,降低了37%;農藥則降低了20%,有機肥使用量提高20%。按現行價格計算,僅此兩項,全鎮節約成本100萬元。而柳條一等品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總成品率提高了6個百分點,增加效益10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