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1区2区3区|91视频免费网站|青青操视频网站|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爽爽|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歡迎來到中國綠網.今天是: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綠網在線 >> 綠色餐飲 >> 綠色酒店 >> 瀏覽文章
綠色中藥走俏國際市場
時間: 2012年11月20日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 佚名
 

日前,第112屆廣交會在廣州閉幕。據廣交會閉幕新聞發布會透露,與上一屆廣交會相比,本屆廣交會采購商和與會人數以及成交額雙雙下滑,下滑幅度均超過10%,外貿形勢不容樂觀。而在總體形勢低迷的情況下,食品、醫藥等生活必需品成交量逆勢而上,分別增長14.5%、26.9%,特別是中藥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受追捧。

中醫藥企業轉型升級成效顯現

據第112屆廣交會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此次廣交會境外采購商與會188145人,來自211個國家和地區,與會人數比上屆同期減少10.26%;出口成交326.8億美元,比上屆下降9.3%。業內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廣交會人數和成交額的雙下滑反映出今年外貿“保十”任務艱巨。而在總體形勢低迷的情況下,食品、醫藥等生活必需品等剛性需求行業成交量逆勢而上,以部分中醫藥企業為代表的企業轉型升級成效開始顯現。

據了解,廣交會創辦于1957年,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迄今已有55年歷史,是中國目前歷史最久、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采購商最多且分布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信譽最佳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歷來是我國外貿行業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第112屆廣交會按照“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的目標要求,著力加強出口品牌建設、優化參展結構、提升參展質量。

中藥越來越受國際市場歡迎

記者從廣交會上了解到,我國傳統瑰寶中藥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受追捧,不少企業在中藥出口模式、藥品注冊等方面探索出成功經驗,中藥國際化道路越拓越寬。

來自中國醫藥(600056,股吧)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中藥類出口金額增幅達到7.20%,出口均價則上漲了16.42%,一些中藥已成功打入國外主流醫藥市場。尤其最近五年以來,我們國家中藥產品的出口已經轉向了以中成藥為主,中藥出口年均增長都在20%以上,同時中藥品牌的國際影響在不斷擴大,中藥出口目前已經覆蓋到了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地區也從傳統的亞洲地區為主轉向歐洲和北美市場。以北京同仁堂(600085,股吧)為例,這家百年老店依靠“以藥帶醫”的模式推動中藥和中醫成功走進國際市場。

據介紹,在北京同仁堂出口的中藥中,中成藥占90%,企業在海外16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74家零售藥店,幾乎每家都有駐店的中醫大夫,通過中醫治療業務帶動中藥銷售。“中華傳統醫藥文化已經成為同仁堂走向海外市場的敲門磚 ,我們在世界各地開設中醫藥文化講座,同時還開設中文培訓班,以此促進國外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在第112屆廣交會現場,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花季紅說。

走中藥特色品牌路子

某中醫藥原料出口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在2008年之前其實中國藥材在國際上的名聲不是太好,中醫藥材在種植和加工過程當中也確實存在一些不規范現象,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這樣的問題,開始在西部一些省區建立自己的一些藥材生產種植基地,實現這種種植加工和包裝,完成質量跟蹤。現在中藥企業自身在加強研發的同時,提高了專利申請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打造獨特的中藥品牌文化,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

內蒙古日出東方(603366,股吧)藥業公司以中藥材的專業種植作為主營業務,作為中藥原材料出口商,采取的是從種植、研發到銷售的一條龍模式,主要出口黃芩、甘草、板藍根、防風等多種綠色中藥材。公司總經理李文艷表示,這種以綠色專業傳統藥材為品牌走向海外市場的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公司至今有種植基地1000畝,從源頭控制原材料,再直接出口到日本、韓國及歐美等多個國家。李文艷說,中藥在日韓市場很受歡迎,在歐美市場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不少采購商將人參、黃芩等采購回國制成顆粒,充當功能茶飲用”。

業內人士表示,中藥在國際化步伐加快的同時,附加值低、貿易壁壘、知識產權等方面的隱患仍然存在,應發揮我國中醫藥發源地的優勢,打造獨特的中藥品牌文化,參與制定相應的國際規則,降低國際貿易壁壘。

 

聲明:本站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交流與學習。如轉載的內容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最新更新  
文章排行  
魅力章丘的“地標” 農
彩椒
產品訂購
風電成為山東第三大電
萊山加快郝家莊舊村改
帳篷酒店的誘惑:和袋
財政收入增速止落回升
十八大15次提“生態文
南京黑作坊洋垃圾產塑
莫言:獎金買房子是玩笑
 
關于我們 | 合作支持 | 法律聲明 | 免責聲明 | 招賢納士 | 聯系我們

綠網在線(原中國綠網):中國綠色生態發展的綜合展示平臺,是中國與全球綠色生態發展的交流窗口,也是國內國際首家“傳播綠色發展與多行業互動的綜合交互型”網絡媒介。本網所有編載、轉載、摘錄的內容并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僅用于促進綠色發展與生態和諧的傳播交流、信息互動,促進國內國際綠色生態的正能量發展和參考學習;本網所涉及內容,如侵犯了您的版權和隱私,請及時地聯系我們刪除!本網顧問律師:張學軍 韋福田。 (魯ICP備13003038號)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