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外吃上放心中藥
“2004年前后,我國出口西班牙、法國的枸杞產品農殘超標嚴重,法國一些媒體甚至把中國枸杞視作‘毒藥’。”武雪寅是青海佳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她回憶,2008年之前,中國的藥材在國際上的名聲不太好。
“過去中藥材的種植、加工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規范的現象。”武雪寅表示,過度使用化學肥料、農藥是農戶散種、工廠散收時代最令外貿商頭疼的問題。如今,越來越多的工貿一體中藥材企業在西部省區市建立了自己的藥材生產種植基地,實現種植、加工、包裝的全程質量跟蹤。
“近幾年,我們在陜西北部的雙湖峪鎮建立起了自己的甘草種植基地。這種方式規范了生產過程,便于企業對產品質量進行控制。”西安妙香園藥業的藺瑞峰對記者說。
李示丹說,在建立了自己的種植基地后,采購成本和質量問題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現在正在尋求物聯網方面的合作,以達到產品全程可追溯。“我們想讓每一批枸杞都有一個數字標簽,國外消費者只需掃描標簽,便能知曉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武雪寅公司的枸杞則采取獲得國際認證的方式讓國外客商放心。其展位上不但掛著ISO14001、德國BCS等各種產品認證的原件,還提供認證的復印件供采購商取閱。她說:“在獲得諸多國際認證后,我們在歐美市場逐漸獲得了客戶的信任,法國人也扭轉了對中國藥材的偏見。”
市場擴大暗戰蔓延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今年1 ̄9月,我國中藥材和飲片出口額達58763.26萬美元,同比增長6.55%,總體增長趨勢穩定。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張林曾多年負責中藥出口。他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國際市場對我國中藥材認可度上升。以甘草為例,由于其用途廣泛,是一個需求持續穩定增長的品種,從全球來看,也呈現一個增長的趨勢。”
但隨著我國野生甘草資源的衰減,中亞國家的甘草已經對我國甘草出口形成了一定的沖擊。“我們公司的甘草業務占全部銷售額的六七成,但今年以來甘草出口量下降近40%。我們的出口市場主要是韓國,它們主要用甘草制作飲料添加劑和醬油,但由于國際經濟形勢的負面影響,韓國客戶經濟緊縮,開始采購一些來自中亞的甘草。”寧夏禾安元經理鄭黎說。
劉張林說:“中亞地區由于土地資源豐富,人力成本較低,以價格優勢對我國甘草市場造成了影響。但我國企業增加了人工種植面積,提倡綠色種植,形成了不錯的差異化應對。”
聲明:本站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交流與學習。如轉載的內容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