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買種子自己種、“領養”生態豬兒自己吃
食品安全催生“城市農民”
“在一個月內蔬菜種子套餐賣出了1100多件,生意越來越好了!彪S著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的開展,除“食品安全”外,“種子”也成為網上的熱門搜索。6月17日,記者搜索淘寶網發現,平均每天超6000人搜索“種子”和“陽臺菜園”等關鍵詞,這一數字是去年的兩倍多。
陽臺“自給自足”,確保食品安全
家住南岸區的范時勇就選擇在自己的“屋頂花園”種了一大堆蔬菜瓜果,其中不乏南瓜、茄子、青椒、番茄等品種。他告訴記者,除了想體驗種菜的好奇心之外,食品安全問題是其最為關心的問題,“當個城市農民是一種時尚的選擇!
“現在地方還是比較小,我們準備到近郊農村去承包農民一塊地來種植蔬菜水果,既可以體驗田園生活,又可以吃無農藥原生態的蔬菜瓜果。”意識到地盤局限,范時勇開始謀求更大的種菜空間。
淘寶數據顯示搜索種子的城市農民集中在25-35歲之間,白領占34%。業內人士表示,像范時勇這樣的城市“新農民”,他們往往家庭收入不錯、對家人健康非常重視、對食品安全顧慮重重。
網上認購豬兒,來年收獲
為了規避食品安全問題,市民除熱衷購買種子自己種菜外,還熱衷選擇網上農場進行認購,認購的種類繁多,不乏豬、雞、魚、時令蔬菜等。
記者發現,這些賣家大都是大城市郊區的小農戶和小農場,有一些小農場直接冠以“有機農業基地”的名稱,當作吸引消費者的一大賣點。比如,花300元就可以在淘寶上認購一條來自河北順平農家生態豬,等豬長大后,再根據豬的重量補足余款。
“這種形式很新穎,賣家經常會回傳一些養殖的照片,可以隨時關注認購的家禽、家畜、蔬菜生長情況。去年過年,我們一家就吃的是來自太行山的豬肉,很香。”市民劉艷告訴記者。
那么,如何保證賣家傳回的照片上就是自己“領養”的動物呢?記者發現,不少賣家表示買家可以隨時參觀飼養地點,甚至有一家四川的店主稱,他們可以為家禽皮下植入電子芯片,并可通過網絡遠程監控家禽飼養情況。
針對這一網絡現象,業內人士透露,地方性農產品進入電子商務領域是趨勢,但是如何監管市民購買的商品真實有效,還需要相關部門來制定相應的監督機制,以及商家準入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