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金佳,1963年生,福建安溪縣湖頭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84年8月參加工作,歷任廈門市開元區委常委、副區長、開元區委副書記、區長、區委書記,廈門市副市長,南平市委副書記、市長,F任南平市委書記。
為什么對話?
今年4月初,溫家寶總理到福建省考察時,對福建省特別是武夷山的生態環境贊譽有加,指出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也是競爭力,強調要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福建省南平市立足實際,提出打造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確定這樣的目標定位,南平市的優勢與思路是什么?有哪些具體措施?
對話人 裴金佳 中共福建省南平市委書記
采訪人 中國環境報記者 陳偉 李良
點擊一 焦點關注打造綠色發展示范區的優勢
關鍵思路生態優勢、資源優勢、空間優勢和政策優勢
記者:南平提出著力打造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為什么確定這樣的發展定位,南平在綠色發展上有哪些優勢?
裴金佳:南平地處福建省北部、閩江之源,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1.14%,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是全國最高的地區之一,素有“福建糧倉、南方林海、中國竹鄉”的美譽。境內的武夷山是全國僅有的4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世遺”之一,具有世界同緯度帶最典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系統,以世界生物之窗聞名于世。這些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也是南平發展需要倍加珍惜的寶貴財富。
新世紀以來,南平主動融入海西建設全局,積極推進海西綠色腹地建設,十分注重將產業發展與綠色生態、資源優勢緊密結合起來,在綠色發展上進行了認真謀劃和積極推進。目前,食品加工業形成了以畜禽產品加工、酒類釀造、茶加工、果蔬加工為重點的資源深加工產業集聚;旅游業形成了以武夷山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的“旅游、生態、人文”三位一體的海西休閑養生帶;新興產業形成了以生物工程等為重點的發展方向。特別是一批以縣域為單元的綠色特色產業逐步做大,如光澤的肉雞、武夷山的茶旅產業、建甌的酒業等,有力支撐和推動了縣域經濟發展,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南平作為海西綠色腹地,正迎來重大的歷史性機遇,后發優勢更加明顯。一是生態優勢。南平最大的特色是綠色,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優質的水源,是發展生態主導型的生物工程、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的首選之地。二是資源優勢。種類繁多的農副產品,為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豐富的旅游資源,為發展旅游休閑養生產業、打造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是空間優勢。南平區域面積占全省21.7%,擁有省級以上產業園區8個和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園區,這些平臺都是承接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洼地,也是廣大投資者發展事業的大好舞臺。四是政策優勢。國家出臺了扶持海西發展政策,福建省委、省政府也專門出臺了支持武夷新區產業發展的政策。國家扶持老區蘇區發展的力度加大,南平有5個原中央蘇區縣,另有3個革命老區縣。大力度的政策支持為南平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爭創新一輪競爭優勢提供了空間。
綠色發展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南平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不能走傳統工業化的老路,而要順勢而為,堅定不移地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提出打造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就是要把綠色經濟作為主導發展方向,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努力把南平的綠色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