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家裝污染導致疾病的不斷報道,人們都注重家裝環保,雖然家裝環保早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但是在家裝各個環節中依然存在很多不環保的問題。引起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是人們對環保的理解存在著很多誤區,因此必須擺脫這些偽環保觀念才有希望實現環保的目的。所以我們要認識到很多新的問題:
環保≠低碳
家裝環保和低碳不是一回事,沒有直接聯系。低碳是降低碳的排放量,減緩溫室效應,而室內家裝環保主要是指化學、物理和微生物污染,這些都跟低碳沒有什么聯系,所以室內環保跟低碳并沒有關系。
環保≠高價
并不是價格高,質量就高,污染就小。總體來說,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時候,廠家會利用消費者心理來抬高價格,誤導消費者,造成一種價格高,質量就高就環保的現象。即使有的產品價格高,也確實是物有所值,但其原因不一定是因為污染小,很可能是由于材質、成本高引起價格高,而這些和環保沒有必然的聯系。
在一般情況下,使用純原木制做的家具造成的污染會小一些。主要造成室內環境污染的材料是復合板材,比如纖維板、密度板等,未必是高價格的板材就不產生污染。所以購買環保材料的時候,不能看價格的高低,而是要去權威機構進行檢測。雖然所用材料都分別環保,但疊加在一起也可能導致環保超標,因此裝修后需要找權威機構進行環保檢測
環保+環保≠環保
很多人認為,裝修各工序中所用的材料,包括選購的家具和各種軟裝飾,都符合國家標準,那么全部裝修完成后,室內的空氣質量就會符合環保標準,這也是環保的一大誤區。
材料的環保標準雖然與室內空氣質量的標準匹配,但空間有限,就算所用的材料分別都是環保的,疊加在一起,也同樣有可能導致環保超標,這種情況不能忽略。100平米的房子和 30平米的房子,在裝修的環保標準上,應該有所不同,這樣才能保證室內環保。
環保≠沒有異味
很多人不重視裝修施工過程中是否存在污染,只重視裝修完成之后,房子里有沒有異味,以為經過通風之后,屋內沒有異味了,就等于環保了。而事實上,室內污染的物質里面,除了苯有芳香氣味,甲醛、氨有刺鼻味之外,很多物質都是無色無味的。所以,裝修過程中的污染要重視,裝修完成之后,還要找有關的權威機構進行檢測,以確保室內環境達標。
空氣凈化器選擇不合適或者性能不好,本身就可能導致室內空氣污染,有的凈化器采用過濾系統,如果不及時更換清洗,菌類就會繁殖。選擇空氣凈化器要“對癥下藥”,各種空氣凈化器型號、款式不同,功能專長也不同。如果污染比較嚴重,空氣凈化器無法達到效果,還是應該咨詢專業機構進行治理。
所以,專家提醒廣大的住戶要想生活在健康的環境里最好在搬進新居前找專門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放心居住才能安心生活。
聲明:本站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交流與學習。如轉載的內容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