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產業是一個細分領域眾多的大市場。當家長對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我愿意把所有的錢都給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變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后者的回答是:“孩子是在18歲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歲以前做完。”換言之,哪怕執牛耳者如新東方,也只能專注于教育市場的特定領域,為客戶提“前程培訓”的相關服務,就如同智新超越,所專注的是為少兒提供“成長學習”的解決方案。
產品體系升級
少兒培訓行業當中,一般的競爭模式是在“招生渠道”與“師資力量”兩個層面上下功夫。前者側重客戶拓展、后者側重產品質量打造。智新超越選擇的卻是第三條路——教育產品的升級和優化。
當下的中國少兒英語培訓市場已呈紅海之勢,課程產品同質化的競爭讓后來者難有立錐之地。智新超越創始人耿軍進入市場之初,決定以獨特的產品做市場區隔,他將目標定格在了記憶力課程上。這項課程產品曾經因為被市場認為缺乏實用價值,所以火爆一時卻難成氣候,客戶們發現,他們的孩子學到的,只是傳統死記硬背方式的“升級版”。
要想在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必須對這個前景并不為人看好的產品進行升級,打造出獨有的核心競爭力。智新超越為此做了兩方面的嘗試。
首先是從提升產品服務體驗入手,提高用戶投入度和關注度。智新超越將記憶力課程升級為“興趣激發+腦力開發”。針對少兒學員這種特殊用戶各種主觀消極的心理原因,開發出相應的服務產品——“天籟之音”課程,讓他們以用戶群的方式,在集體氛圍的感染下,由教師做引導,打消對培訓課程的不適與排斥的同時,也增加企業與用戶、客戶之間的良性互動,這樣,智新超越通過對產品服務模式的重塑,使用戶有新的、積極的體驗。
其次是將課程產品的價值設計得更具持續性,讓客戶(家長)覺得物超所值。他們主打“習慣養成教育”這個服務理念,將“興趣激發+腦力開發”置于習慣養成的旗幟之下,使得由“天籟之音”課程培訓出的用戶的良好習慣得以長久堅持。
但“習慣養成教育”也是被行業使用得比較泛濫的名詞,智新超越必須具有區別其他教育培訓機構的品牌內涵與外延,才能使這個主打概念被客戶承認。
為此,他們在豐富產品線,延展品牌附加值、建立企業對外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嘗試。
智新超越有一項“飯桌文化”課程,是讓用戶與客戶(學員與家長)像“圍爐夜話”一樣促膝長談,兩者之間不斷互動,進而使得用戶的好心態、好習慣能夠傳染給客戶,這是企業與用戶的另一種良性互動。另外,智新超越還積極介入客戶生活當中,通過“書房文化”,向客戶提供圖書、影視、家庭會議等家庭文化生活的指導,陶冶與客戶的情智,提升家庭精神文化生活的層次,最終為用戶的成長提供書香世家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