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銘章,字之中,1893~1938,成都市新都人,川軍著名將領、122師師長。徐州會戰時奉命駐守滕縣,日軍主力坂垣師團猛攻滕縣不下,以重炮和飛機猛轟,炸毀城墻。王銘章殉國后,除極少數人突圍外,所部官兵抵抗戰至最后一人,城內傷兵不愿做俘虜,以手榴彈與沖進來的敵人同歸于盡。滕縣一役,122師5000余人幾乎全部陣亡,但也擊斃日軍4000余人。川軍的巨大犧牲換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李宗仁在回憶錄中感慨,“如無滕縣之固守,焉有臺兒莊之大捷!川軍以寡敵眾,寫成川軍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抗日戰爭初期的滕縣保衛戰,是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戰最光輝的序幕戰,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最悲壯的戰役之一。在這場戰斗中,由川軍組成的第122師奮戰孤城,以寡敵眾,傷亡慘重,其中師長王銘章壯烈犧牲。然而對于王銘章將軍是怎么犧牲的,一直有不同說法。昨日,王銘章后人和部下首次向媒體證實:王銘章自殺殉國是誤傳,王銘章將軍是犧牲于日軍槍下。
昨日上午,5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滕縣保衛戰老兵及后代在建川博物館會聚一堂,舉行了滕縣保衛戰71周年紀念活動。據了解,王銘章將軍犧牲后,蔣介石為王銘章這種氣壯山河的抗日精神所感動,并送了三塊親自題寫的牌匾:民族光榮、烈比睢陽、死重泰山。昨日,現居成都的王銘章遺孀葉亞華特別委托后代,將蔣介石題寫的三塊牌匾以及另幾幅挽聯捐贈給建川博物館。然而,對于王銘章犧牲時的細節,不管是新聞報道、傳記還是電影、電視劇,一直存在著兩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