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專利成果,該怎樣促成轉化?政府部門能夠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哪些服務?這是23日參加“尋找好發明”交流會的發明人和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濟南市科技局副局長劉德志出席了本次交流會,并向現場的發明人和企業介紹了濟南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
劉德志在交流會上表示,濟南市從2006年起,每年拿出2000多萬元的資金,用于專利發明的專項補貼經費,至今已經投入上億元,促成專利發明成果的轉化。這些經費補貼給進行成果轉化的企業,而非發明人。也就是說,專利成果只有在被轉化后,才能夠申請經費補貼。“科技部門也可以給專利發明人牽線搭橋,幫助發明人尋找合適的企業。促成合作之后,再幫助企業申請專利發明經費!眲⒌轮颈硎。“蘋果手機在中國加工,我們卻僅僅能賺幾美元,以科技推動生產力,路還很長。”劉德志認為,濟南市的發明專利總數不少,但是轉化率不高。因此在成果轉化方面,需要政策的積極引導。而科技部門近期也有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計劃。
記者同時了解到,濟南市知識產權局和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兩個單位,也可以為發明人和企業提供促進專利成果實施轉化的服務。濟南市知識產權局專利實施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濟南市知識產權局的專利實施處已經在網上成立了“國家專利技術(濟南)網上交易中心”,專利發明人拿到專利證書后,如果需要進一步推廣,可以與市知識產權局聯系。知識產權局會審核發明人的專利信息,并通過網上交易平臺進行公示,供有技術需求的企業查詢。
這位負責人同時向記者表示,知識產權局可以將本次參會的發明人專利信息在網上統一公示,進一步推廣。
濟南市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曹魯民表示,生產力促進中心平時與企業聯系緊密,能夠掌握企業對科技的第一手需求信息,為發明人提供研發參考。生產力促進中心也有不少專利推廣的渠道和手段,如網上平臺和大型科技信息展會。但他同時指出,目前一些民間發明、包括高校的發明專利,都存在著不以市場為導向的問題,這是很多發明不能引起企業興趣的重要原因。
聲明:本站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交流與學習。如轉載的內容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