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研究主要限于綠色物流、綠色供給鏈治理等概念,研究成果還主要是針對物流系統某些環節的單項技術,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思惟指導。ISO14000不僅合用于第一、二工業,也合用于第三工業,更合用于物流業。而物流要發展,一定要與綠色出產、綠色營銷、綠色消費等綠色經濟流動緊密銜接。
消費者不僅關心自身的安全和健康,還關心地球環境的改善,拒絕接受不利于環境保護的產品、服務及相應的消費方式,進而促進綠色物流的發展。研究現代物流必需在綜合考慮物流、經濟、資源、環境等因素的條件下,分析現代物流系統的運行機理、發展戰略和模式。
跟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些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漸淡化,環境壁壘逐漸興起。綠色物流是現代物流可持續發展的必定。以環境污染為例,全球20多個特大城市的空氣污染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的尺度。于是,綠色消費運動在世界各國興起。研究工作一方面著重于研究物流與環境題目,而忽視了物流與資源消耗,物流與社會發展等題目的研究;另一方面,目前研究工作大多將資源與環境作為外生變量來加以分析,以尋求一些緩解物流與環境兩者之間矛盾的辦法,并未將資源、環境、物流與經濟發展等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考慮。1992年,第27屆聯大決議通過把每年的6月5日作為世界環境日,每年的世界環境日都劃定有專門的流動主題,以推動世界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
跟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在不斷惡化。環保事業是關系到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偉大事業,國際組織為此作出了極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明顯成效。聯合國環境署、世貿組織環境委員會等國際組織展開了很多環保方面的國際會議,簽訂了很多環保方面的國際公約與協定,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綠色物流發展鋪平了道路。物流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一席之地,發展綠色物流是其理性選擇。為此,ISO14000成為眾多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一般以為,產品從投產到銷出,制造加工時間僅占10%,而幾乎90%的時間為倉儲、運輸、裝卸、分裝、暢通流暢加工、信息處理等物流過程。各國政府在推動綠色物流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追加投入以促進環保事業的發展;二是組織氣力監視環保工作的開展;三是制定專門政策和法令來引導企業的環保行為。人類的熟悉往往滯后于客觀天然界的發展,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逐漸被人類所熟悉。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環境保護意識開始覺醒,十分關心和正視環境題目,熟悉到地球只有一個,不能破壞人類的家園。
綠色物流的發展與政府行為緊密親密相關。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后,將逐漸取消大部門外國股權限制,外國物流業將進入中國市場,勢必給海內物流業帶來巨大沖擊,也意味著未來的物流業會有一場激烈的競爭。此外,綠色物流仍是企業最大限度降低經營本錢的必由之路。與此同時,綠色和平運動在世界范圍內展開,環保勇士以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給各種各樣危害環境的行為以沉重打擊,對于激勵人們的環保熱情、推動綠色物流的發展,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物流專業化無疑為降低本錢奠定了基礎。物流業作為現代新興工業,有賴于社會化大出產的專業分工和經濟的高速發展。
目前,對綠色物流還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定義,跟著供給鏈治理理論的發展,綠色供給鏈、生態供給鏈的概念也應運而生,綠色物流理論主要是改變原來由“資源—產品—廢棄物排放”所構成的開環型物質單向活動模式,而構成一種“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型物質活動系統。詳細表現是:能源危機,資源枯竭,臭氧層浮泛擴大,環境遭受污染,生態系統失衡。凡是綠色物流發展較快的國家,都得益于政府的積極倡導。人類的經濟流動不能因物流而過分地消耗資源、破壞環境,以至于造成重復污染。ISO14000的兩個基本思惟是預防污染和持續改進,它要求建立環境治理體系,使其經營流動、產品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