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已是寒冬,山東德州市德城區馨秋農業生態園的草莓大棚內卻是春意盎然,每天都有許多城市居民前來采摘新鮮的草莓、椹莓等果品。“我們來這里不單純是為了采摘新鮮草莓,更多的是來呼吸這里的新鮮空氣。”一名前來采摘的市民高興地說。
去年以來,山東德州德城區結合實際,啟動南部生態新區規劃建設項目,力爭將城南生態新區建設成集“三高”農業、休閑度假觀光、商貿物流于一體的低碳環保、生態宜居的“城市綠肺”。德城區區委書記王德第說,“我們建設南部生態新區,就是要讓它成為城市的后花園、觀光園,成為群眾增收的聚寶盆,讓城市居民能夠呼吸到清新凈化的空氣。”
德城區緊緊圍繞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思路,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管理、企業化經營”的模式,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把土地集中起來,依托農業龍頭企業規模發展生態高效農業。
該區依托馨秋種苗公司,通過反季節種植模式,培育種植有機果品,從而形成了占地1000多畝的馨秋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目前,該示范園內擁有櫻桃、椹莓、韓國梨等10多個品種,畝均收入達萬元以上。春節前后,該示范園種植的有機草莓在市場上賣到了70多元一公斤,是普通草莓價格的6倍。
同時,該區結合黃河涯鎮農戶種植桃樹的優勢,依托德州桃園農業生態有限公司提供的技術支持,將桃樹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名副其實的“萬畝桃園”。德城區還專門為“萬畝桃園”所種植的桃子申請注冊了“萬壽”牌商標,提升了桃園的知名度。“萬壽”牌鮮桃也成功打入上海、天津等10多個大城市的超市。如今,該區南部生態新區已擁有馨秋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萬畝桃園、櫻桃園等十大農業生態園區,生態品質農業比重達到了50%以上。
該區在南部生態新區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當地田園景觀和農業資源,為居民提供觀賞、采摘、游樂、度假等各種體驗性休閑活動,使之成為市民周末游玩的首選地。結合當地民俗、傳說,在生態新區內建設特色景點和鄉村博物館,豐富生態新區的人文內涵。結合“萬畝桃園”這一資源,該區在園內修建了桃花園酒店和小游園、垂釣中心、綠色長廊等景觀,使其成為集農業生態旅游、餐飲、娛樂、溫泉度假為一體的多元化生態園區。每年還會舉辦賞花節和采摘節,許多市民紛紛前來體驗賞花和采摘的樂趣,萬畝桃園也因此實現了從賣鮮果到賣綠蔭的轉變,每年接待游客逾20萬人次。
德城區耿李楊社區在建設郁金香鮮花港的同時,在周邊修建了仿古建筑,推出農家樂等項目,每年“五一”期間到這里賞花的市民絡繹不絕,每天的門票收入超過2萬元。
如今,南部生態新區的玫瑰園、鑫圣地花卉、九龍寨園林景觀基地、櫻桃園、天恩生態園等一批農業景點,逐漸成為市民出游的新寵。
為確保南部生態新區的 “綠肺”功能,德城區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布局,大力培育和發展現代“無煙”產業。通過努力,該區成功引進了尚品漫城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入駐南部生態新區。該項目總投資12.5億元,主要建設以動漫產業為核心,集動漫研發、服務外包、出版發行、國際交流、技術培訓為一體,同時經營動漫服裝、玩具、游戲等衍生產品的完整產業鏈。同時,對生態新區原有工業企業,該區采取購買和土地置換的方式,動員其搬遷出生態新區。目前,已有5家工業企業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