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今年沒回去。”2月11日,濟南匡山小區一處租來的二居室民房內,張運三一邊用腳蹬著搖籃,一邊給剛出生5個月的女兒沖奶粉。到濟南打拼已是第5個年頭,之前都是回家過年,今年是頭一回在濟南過。
張運三大學學的是室內裝潢設計,幾年前畢業,先是到南京、無錫的幾家公司干了兩三年,不太理想,就到濟南打拼,每月能有5000-6000元的收入,去掉1500元的房租,妻子因為生孩子目前沒工作,一個人養家糊口,壓力不小:“多虧妻子的奶水還算充足,不然如果全喝奶粉,我們就慘了!”
“本來打算回去的,只是家里冷,怕孩子受不了。”張運三解釋,往年小兩口都是回家過年,回去的時候擠,來的時候擠。“原來兩個大人怎么都好辦,多了個孩子,就麻煩很多!”為了今年能回家過年,張運三年前還專門花5萬元買了輛二手車,可后來小兩口又想了想:“家在魯西南農村,沒暖氣,一旦大人孩子生點病,不值得,就沒敢走。”
“在城里過年,還真有點不適應,心里總想著回家。”昨天是年初一,張運三一直在不停地給家里人打電話,整整一天沒出門,幾乎是在發短信、打電話中度過的。老家農村條件差,能守著父母,有種歸屬感;城里有暖氣、條件雖然好點,但沒有安穩下來的感覺。
“房子是道檻,想在城里安個家真不容易。”一直在旁邊準備午飯的妻子李素香,滿臉茫然。年前,小兩口在濟南西部看了幾套房,高鐵站旁邊的商品房都是6000—8000多元/平方米,一套房子下來就得百十萬元,這些年存下了三四十萬元,可還是沒敢出手,要再考慮考慮:如果一下全“砸”在房子上面,還要加幾十萬元的貸款,再干別的就面臨著資金困難;不買房,租住,房價一天天上漲,眼瞅著自己上半年看過的幾處房子價格又都漲了幾萬元,心里很不安。
“戶口落不下,就等于我們還是鄉下人。”張運三愁眉不展,人是在城里,可由于兩人的戶口還都在各自的老家,孩子雖在濟南出生,卻不是“城里人”,入托、入學很快就是現實的問題。
“現在就這樣離開濟南,跟當初離開南京、無錫時一樣,什么痕跡也不會留下。”李素香說,原來還希望“如果能有廉租房就好了,這樣每個月的壓力可以小一點兒!”后來仔細一打聽,按我們目前的狀況,這些房子與我們也關系不大……作為一位城市的外來務工者,張運三希望,城市不僅是打拼、掙錢的職場,更應該是個有歸屬感,能從情感上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