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沂水縣委、縣政府將節約集約用地作為立縣之本,依托園區,通過用地政策倒逼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使有限的土地資源創造了最大的效益,走出了一條節約集約促發展的嶄新發展路徑。
具有圈地傾向的項目,一律禁止進入
通過規劃引領,改變過去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和企業布局散亂的狀況。沂水縣按照產業發展規劃,把有限的土地資源投向食品、機械、石油化工、礦產深加工等支柱產業,并通過強有力的規劃控制措施引導企業向園區聚集。對園區以外區域,原則上不再審批新的項目,對原有選址不合理或停產企業堅決予以清理,并鼓勵在產企業按規劃向園區集中。 2011年,沂水縣食品、機械、化工、礦產深加工四大產業實現產值406.6億元、利稅3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1%和34.1%,迅速成長為全縣經濟的骨干支柱產業。
同時,該縣成立由發改、招商、國土資源、財政、環保、住建、節能等組成的大項目評審委員會,對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節能、安監、環保要求,具有圈地傾向的項目,一律禁止進入。
提高建設項目工地標準,對投資額不足1億元的項目不單獨供地,工業項目投資強度必須達到200萬元/畝以上,稅收20萬元/畝;工業用地建筑容積率必須達到0.7以上,原則上禁批單層廠房;商住用地建筑容積率必須達到1.5~3.0,向高層和地下要空間。
2011年以來,經綜合把關,沂水縣利用剩余土地容量,篩選承接了道一石化、青沂山石化等年產值過10億元、20億元的大項目好項目,并通過這些項目帶動,吸納了中怡三氯蔗糖、新大陸橡膠輪胎、瑞豐高分子材料、潤澤石化、慧科助劑、遠銘化工等一大批好項目的迅速落地。
形成促項目引進、建設、落地的合力
沂水縣專門成立了閑置用地清理工作領導小組,對超出項目投資合同約定實現的閑置土地,或企業確實無力建設的,堅決依法收回,采取二次招商、調整使用等方法重新落實建設項目。對企業長期停產或經營確實困難的“病老”企業采取補償收購、引導兼并等方式鼓勵騰籠換鳥、就地利用。
近年來,通過集中清理,對10余家企業1100畝批而未建或無力續建的工業用地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引導歌爾聲學、美衣坊等5家投資過億元的新上重點項目落地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土地使用效益。
為調動鄉鎮節約集約用地促發展的積極性,沂水縣研究制定了財力分享政策,即“誰招引、誰受益,誰落地、誰得利”,無論哪個鄉鎮的招商引資項目都可以落戶工業園區,實現稅收分享。對鄉鎮落戶經濟開發區項目實現的地方財政收入,實行縣、落地鄉鎮、引進鄉鎮按2:3:5分成,極大地調動了落地鄉鎮為項目搞好跟蹤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促成盡快投產的積極性,形成了齊抓共管促項目引進、建設、落地的合力。
過去,項目落戶沂水是企業自主選地,政府跟蹤服務。現在則是通過提地嚴控和設施配套等措施,形成了規劃引領、企業集聚、設施配套、集群發展的良好局面,并且加速了石油化工、礦產加工、食品、機械等重點支柱產業的提升,2012年石油化工、礦產加工、食品、機械產業銷售收入將超過百億元,計劃分別達到100億元、170億元、202億元和150億元,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結構在節約集約用地中調優調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