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無論是品質、配套還是位置,保障性住房一般都比不上商品房。然而,記者采訪了沂源縣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后,這一印象被徹底顛覆。
最好的地段:沂源縣所建的四個保障性住房小區全都坐擁這樣的黃金地段。特別是今年正在建設中的怡康嘉苑保障性住房小區,處在北京路、濟南路、棗莊路、魯陽路四條路的交通網格內,是該縣全力建設的河湖新區的標志性地段。
最好的建設:在規劃上建設者也是“格外用心”。河湖新區正在建設中的怡康嘉苑,是一個高層小區。記者從工地的標牌上看到,其容積率、建筑密度為1.8和14%,綠地率為37%,樓間距達到43米,這一標準比商住房要高。
據介紹,近年來沂源縣投資12.5億元,建設了4700套保障性住房,所建的70座單體樓,全部是市級以上優良工程。
最好的配套:在祥瑞園小區,縣房管局拆遷辦主任鄭孔海指著小區內的一塊空地說,這塊地大約400平方米,去掉了原規劃中的一座樓,決定建一個文化廣場,雖然縣里少收益1600多萬元,但讓居民住的更舒心。
在小區內另一處地方,工人們則在忙著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如果把這塊土地對外出售,可收益2000多萬元,但我們決定建成小區綜合服務中心,集社區服務、基層黨建、醫療衛生、文體活動、餐飲購物等于一體,打造配套最齊全的居住環境。”
最好的服務:對于保障性住房,各地還在以“建設”為主的時候,沂源縣從去年開始就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了服務管理上。
每一個保障住房區內,該縣房管局都專門組建了物業辦公室,提前介入,實施規范化、專業化物業管理。在祥瑞園小區,記者看到,小區衛生保潔、基礎設施維護、安全保衛、信息提供等方面管理細致入微、井然有序。正在建設中的綜合服務樓,更是致力于為居民打造5分鐘的貼心“服務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