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在濟南市的地理版圖上,位于黃河北岸的濟陽、商河兩縣都是舉足輕重的農業縣。近年來,在濟南市“北跨”的發展框架下,無論濟陽還是商河,都把工業放在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們不斷在大項目上有所突破,并以大項目的“龍頭”作用推動整個產業的膨脹和集聚。如今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正展現出愈加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
眾多大項目“跨”到黃河北岸
今年,總投資1.8億美元的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濟南飲品項目在濟陽簽約;總投資1.2億元的成都美迪特(加多寶)已在濟陽縣濟北開發區進行生產設備安裝,且這一項目從與濟北開發區對接到正式簽約僅用33天,創下了濟北開發區與企業簽約的最快速度。而在商河,馬世基(商河)歐洲工業園項目計劃總投資10億元,僅項目一期固定資產投資已達到3.5億元;商河瀚星通用航空項目總投資有望達到30億元,其中僅通航產業基地建設項目投資便為10億元……今年,不少落戶濟陽或者商河的項目,都呈現出投資額度高、帶動能力強的特點。
單個項目成績“耀眼”,如果從招商引資的整體效果來看,黃河北岸的濟陽及商河,也都分別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其中濟陽全年簽約項目34個,過億元大項目達到23個,合同引資額達到152.6億元;商河縣今年1—11月共簽約23個項目,計劃總投資為121.83億元。全縣共引進在建項目102個,在建項目中過億元者達到37個。在濟南市“北跨”發展的戰略下,眾多集聚的大項目,猶如一駕駕馬車,拉動著黃河北岸的經濟向前飛馳。
產業集聚“火苗”越燒越旺
城市“北跨”,離不開產業先行。在眾多龍頭項目的帶動下,黃河北岸的產業集聚態勢越來越明顯。當今,人們對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日漸提高,節能環保產業也逐漸發展為最被看好的“朝陽產業”。2014年下半年,圍繞國家相關戰略部署,商河申請創建了“國家火炬濟南環保節能材料與裝備產業基地”,以期壯大產業基礎,形成環保節能材料與裝備產業集群。此后,商河出臺的設立專項資金、完善融資機制等扶持舉措“立竿見影”,目前已經收到了若干家企業拋出的“橄欖枝”。
追加投資、購買設備、新上生產線……統一、旺旺、達利、耐斯等響當當的企業不斷壯大,都成了濟陽食品產業最有力的宣傳招牌,這些在推動著康師傅、加多寶等更多食品巨頭紛紛“加盟”的同時,還讓更多的企業慕名主動“找上門來”,濟陽食品工業城的“范兒”也越來越足。如今,濟陽更是提出了在三到五年內繼續引進十幾家知名食品企業的目標,集聚效應仍將不斷在濟陽顯現。
優厚政策帶來發展新機遇
作為濟南市北跨的“主陣地”,無論濟陽還是商河,都在不斷地探索,試圖通過富有活力的機制和環境,構建宜商親商的服務新高地。在招商過程中,有來自農業、城建、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專業招商人員,分別與各類企業進行細致的接洽;項目一旦簽約,企業將享受到全程代辦各類手續的“保姆式服務”;之后,“一項重點、一個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個一”推進機制還將繼續貫穿于項目建設的全過程中……眾多扶持政策與優厚待遇,都讓黃河北岸這片土地上不斷迸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