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菜價”是指便宜、不值錢。可是,也有不是“白菜價”的白菜,那就是優質的山東膠州大白菜,俗稱“膠白”,兩棵一箱,賣到幾十元。高價背后是品質。膠白,葉淡青白,菜幫薄脆,身棵健碩;切開看,則纖維細嫩,包緊心甘;品之,汁白如乳,味道鮮美。齊白石老人贊白菜:“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果中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菜之王,何也?”如果說大白菜是菜中之“王”,那么膠白便是當之無愧的“王中王”了。魯迅說的“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里,尊為膠菜”,已成一份健康禮品,傳遞人們的心意,更成為膠州的象征,享譽海內外。
膠州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造就了獨特的大白菜。每年仲秋,人們可吃上早熟菜膠州小葉;而晚熟的膠州大葉白菜,可存放到來年清明前后。陳毅元帥有詩贊美:“偉哉膠菜青,千里美良田。”據說當年袁世凱稱帝,非常想吃膠白,派人到膠州押運,卻遇上極寒天氣,一車白菜全都凍成了冰疙瘩,到死都沒能吃上。膠白生食清脆可口,熟食風味甘美,可拌可炒、可煮可燉、可葷可素。烹調大師能以膠白為主料做出50多道菜品。入冬膠白,味道最美。膠東人的冬天,就在白菜的汁液中慢慢舒展開來。在濕冷的海風中,用海碗盛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燉白菜,清甜的味道洗去了勞作一天的辛苦。被饅頭白菜滋養出來的胃,讓山東人每個毛孔都透著豪邁。
“現在,膠白有專門種植基地,喂的是豆餅,施的是雞糞,從不打農藥,棵棵都有‘身份證’,吃起來特別放心。”膠州市大白菜協會會長張居波說。這些年,膠白獲得“全國最具競爭力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等無數榮譽,當之無愧。膠白名聲越來越大,有投機商販就想“炒”膠白。“膠白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 張居波說,膠白要做百年品牌,就不能任由投機商瞎炒作。膠州菜農珍惜這塊牌子,要的是產業長遠健康發展,不圖眼前一時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