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濟南4月3日電 直面新常態,要有新作為。致力打造縣域經濟升級版的章丘,緊緊抓住轉型升級工作主線,在今年開展“工業轉型發展攻堅年”和“項目建設效益年”活動,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全力提升發展質量。“綠水青山才是我們需要的金山銀山”,秉承這一理念,章丘突出創新驅動,打造工業經濟的綠色“升級版”,抓牢生態文明建設,以期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建設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依托核心技術,章丘將建設高端裝備研發中試基地,培育高端制造業;發揮食品飲料和生物醫藥品牌優勢,打造復合型營養食品和生物醫藥產業;依托圣泉等新材料研發生產,打造全國重要的玄武巖纖維研發制造中心、石墨烯生產基地,發展新型材料產業。圍繞增創發展新優勢,章丘加快龍泉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實施“百企千人”領軍人才開發、百脈英才創業促進等計劃,助力經濟轉型、科技創新,確保年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4%以上。
春風拂面楊柳綠,走在繡源河風景區,一步一景花團錦簇,正在建設中的愛情主題喜來樂旅游綜合體,為其增添了幾分浪漫氣息,引得游人駐足流連。該市融合泉水、人文、生態三大板塊,整合百脈泉、繡江河、繡源河等特色水系景觀,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使得文化旅游成為該市發展服務業的新的產業增長極。“生態立市、綠色興市,抓生態就是抓發展”一直是章丘市委、市政府堅持的發展理念。該市聚精會神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加快生態宜居城鄉建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建設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堅持綠色低碳,淘汰落后產能。章丘依法取締違法違規塑料經營業戶2881戶、小石灰窯479支、小焦寶石窯852支、小煉鐵和小煉油51家,整頓關停采石場57處、粘土礦30多處。三年來拒批61個高耗能擬建項目,實施144個減排項目。昔日“鐵匠之鄉”,今日高精尖產業集聚,生態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0.2:60.2:29.6。隨之而來的是,該市去年大氣優良天數已達85%以上,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市”技術評估,成功創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衛生城市。
不滿于此的章丘,積極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全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按“十化五有”的標準和“五型村莊”的目標,統籌做好示范村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歷史文化古跡保護、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村莊管理機制健全、道德文明創建、集體經濟發展、富民產業培育等工作,加快形成有歷史記憶、地域特征和產業支撐的美麗鄉村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