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鬐山銀魚,山東省莒南縣特產,純生態養殖,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馬鬐山銀魚”分布于莒南縣城北17公里處陡山水庫,水庫內魚類資源豐富,除大銀魚外,還有鳙、鰱、鯉、青、草、鯧、鯽等多種魚類。該水庫一直堅持“以水興漁、以漁養水”的生態養殖路線,著力打造優質水產品示范基地。
食材特征:銀魚,體細長。近圓筒形,后段略側扁,體長約12厘米。頭部極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長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頜等長;前上頜骨、上頜骨、下頒骨和口蓋上都生有一排細齒,下頜骨前部具犬齒1對。下頜前端沒有聯合前骨,但具一肉質突起。背鰭Ⅱ11~13,略在體后3/4處。胸鰭8~9,肌肉基不顯著。臀鰭Ⅲ23~28,與背鰭相對;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一行大鱗,一般為18~21個。背鰭和尾鰭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鰭。體柔軟無鱗,全身透明,死后體呈乳白色。
營養價值:可食部100克含:水分89克,蛋白質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灰分1.0克;鈣258毫克,磷102毫克,鐵0.5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0.2毫克。曬干后的銀魚叫燕干。每百克燕干含蛋白質72·1克,脂肪13克,熱量1709·4千焦,鈣761毫克,磷1000多毫克。食材功效:銀魚尤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足、消化不良者、高脂血癥患者、脾胃虛弱者、有肺虛咳嗽、虛勞等癥者食用。味甘,性平。能益脾胃,補氣潤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