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天命”之年開始學習篆刻,十多年間刻印三千方;報道他篆刻藝術的專題片四次上中央電視臺,三次在山東電視臺播出,淄博電視臺、電臺和當地的報紙、雜志更是多次報道他的藝術成就及篆刻作品;先后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藝術家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吸納為會員,被推舉為淄博印社副社長。他,就是淄博民間藝人——國先鵬,一位大器晚成的“印壇奇葩”。仲夏時節,記者在他家中,近距離感受了他的藝術魅力。
五十知天命,面臨人生大轉折。國先鵬早年畢業于淄博師專中文系,畢業后當過中學語文教員,兼做美術老師,此后在大型國企從事公安保衛、黨務宣傳等工作,對攝影、美術情有獨鐘。說起篆刻,國先鵬坦言:“純屬偶然”。新千年來臨之際,五十歲的國先鵬面臨人生的重大關口。企業改制,專業職務的限制,使他進入思考,自己的后半生還該做點什么才有意義?思來想去,國先鵬還是覺得自己應該干點有文化的事,那才符合自己的心性。他決定先學習書法。于是,他走進了中國書畫函授學院淄博分校,成為書法專業的一名“新學生”。國先鵬發現,有些學員十歲就開始學習書法,自己起步比人家整整晚了四十年。按他的話說,“這條路上車來車往、熙熙攘攘、川流不息,這趟車我有點趕不上了”。他琢磨著再尋出路。
方寸印石,施展藝術和才華。一堂篆刻課,讓國先鵬眼前一亮。他仿佛遇到了知己,回到了三十年前任教時刻制蠟板講義的快感中。此后,他買書籍、購印石、置印床,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篆刻藝術上-----有問題,就在專業書籍中查找答案,或向淄博印社田淑國等專家請教,治印技藝迅速提升。幾個月后,他就開始給親朋好友刻姓名印,作為禮物免費送給對方。一傳十十傳百,國先鵬擅長刻印的名聲逐漸傳開。于是,有人開始主動向他求印。國先鵬大受鼓舞。“我的這種愛好,我把它看做一門學問,一種樂趣,也看做是我廣交文化朋友的一種方式。”國先鵬刻印只是業余愛好,為人治印不是商業行為,因此他樂在其中,深感快慰。
主攻肖像 ,找到冷門天地寬。癡迷上篆刻以后,國先鵬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起步還是比同愛好者晚了太多年歲;要想干出點名堂,唯有發揚圖釘精神,集全身之力,攻其一點,才能實現突破。人常說:千人千面,各有個性。國先鵬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將重點放在刻人物肖像印上。他充分利用電腦網絡資源,安裝了《漢語大字典》《篆刻字典》等專業軟件;訂閱《漫畫》、《中國書畫報》《書法報》,自學Photoshop等圖片編輯系統,對人物照片肖像深度解析;深入研究人物漫像,刻畫人物務求個性鮮明、神形兼備。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探索實踐乃至多次失敗,國先鵬逐漸掌握了其中的要領,實現了“刻誰像誰”的夢想。在他的肖形印作品中,有書畫界朋友、同學同事,更多的是慕名來的是藝術家、企業家等。令他自豪的是那組《開國元勛》肖形印,其中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八個偉人形象栩栩如生。2011年,央視《夕陽紅》欄目在淄博海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典型人物,攝制組對國先鵬“刻誰像誰”真功夫頗感興趣,11月27日專程來淄博,到國先鵬的家中進行了現場錄制。他現場操刀弄石,以央視著名主持人趙忠祥為原型,刻制了寫真版和漫畫版兩方肖形印,嫻熟的刀法、傳神的面容令在場的人士贊嘆不已。
節目播出后,國先鵬聲名遠播。《中國民間文藝家大辭典》《中國當代民間工藝名家名作選粹》工具書,先后收錄了國先鵬的藝術簡介和精品力作。如今的國先鵬依舊辛勤耕耘,刻印不止。十多年來,他刻的印有三千枚之多,僅肖形印就有八百余方,十六開的印譜集有三十多本,裝了滿滿一大箱。從今年開始,淄博老年人大學聘請國先鵬為老師,每周四下午,為學員講授兩個半小時的篆刻課程;此外,他還應邀為上海東方藝考淄博分校的學員講授攝影課。古人云:天道酬勤。國先鵬,一位大器晚成的智者,在方寸印石之上,精耕細作,體味著著藝術的甘苦,收獲著人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