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萊蕪日報報道,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萊蕪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定名為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現行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政策,標志著萊蕪高新區正式躋身“國家隊”,成為我市首家國家級園區。
高新區2002年被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區以來,高新區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宗旨,以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先導,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區域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現已成為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火車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聚集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1—9月份,全區預計實現GDP88億元,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92億元,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106億元,增長11.2%;進出口總額1.7億美元,其中完成進口6000萬美元,增長103%。在近三年省級開發區綜合考評中,高新區穩居全省第一陣列,先后榮獲“山東省科學發展園區”、“山東省知識產權園區”和“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區”等榮譽稱號。
在發展中,高新區不斷加大項目引進和建設力度,積極引導產業集聚,集群效應日益凸顯,規劃建設了粉末冶金高科技產業園、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形成了“一區多園”的集群發展格局。以建設“國家火炬粉末冶金特色產業基地”和“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為動力,大力發展粉末冶金和超高分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優勢。目前已建成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7家,省級創新型企業5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0家。先后承擔“863”計劃3項,國家重大科技支撐計劃1項、國際科技合作計劃2項、突破關鍵技術56項,18個產品列入了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
高新區強力打造創新發展平臺,目前已相繼建成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55家,其中博士后工作站3家、院士工作站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的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園、總面積15萬平方米的鵬泉科技園等相繼建成啟用,形成了“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孵化體系。除此之外,建設“五縱七橫”園區路網,實現了與京滬高速、泰萊高速、濟青高速、濱博高速的互聯互通。著力構建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相互融合、多元功能復合共生的新型城區。堅持以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內生動力為重點,優化機構設置,拓寬選人用人通道,創新業務流程,顯著提升了高新區“成本洼地、服務高地、投資福地”的競爭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