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太湖淤泥制造的“不燃型建筑墻體保溫材料”新產品,不僅符合墻材革新、推廣節能建筑的發展方向,而且有效解決了太湖治理中淤泥堆放、后續處理難的問題。
太湖淤泥的科學清除,是從根本上改善水體環境、治理太湖的關鍵所在。成立于2007年的宜興市一方科技有限公司為解決太湖淤泥綜合利用的難題,于2010年與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合作,系統研究了太湖淤泥的特性,并根據太湖淤泥塑性指數適中、含有藍藻等有機物的特點,經一年多努力,成功研制出“輕質發泡陶瓷保溫板”,并順利通過江蘇省住建廳專家組認證。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的專家表示,技術為湖泊淤泥處理開辟了資源化、節能化的新出路。據測算,宜興市每年清出太湖淤泥約150萬立方米,全部利用可節省淤泥固化處理費用6000萬元。根據目前的產能,一方科技年可生產“輕質發泡陶瓷保溫板”5萬立方米,年消耗干淤泥6.5萬噸,相當于原料淤泥9.29萬噸。同時,產品具有較高的自保溫能力。據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待今年所有生產線建成投產后,年產量將達22萬立方米,可消耗原料淤泥40多萬噸,節電折合標煤10萬多噸。
記者了解到,目前不僅在宜興市,無錫市的房屋正都紛紛穿上“節能外衣”,無錫市區、江陰、宜興城區和大部分鄉鎮已基本實現禁止使用粘土實心磚的目標,但建筑應用的墻體材料仍以粘土制品為主。據悉,無錫全市粘土類瓦窯廠有80多家,每年需耗用的粘土資源量近300萬立方米,消耗能源8萬多噸標煤。據測算,目前無錫市既有各類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7%左右。“十一五”期間,無錫市進一步加快墻體材料革新和節能建筑的推廣工作,全面推進禁止粘土實心磚、限制空心粘土制品的生產和使用,大力發展各類優質非粘土新型墻體材料的生產和應用。截至2010年底,全市城區非粘土新型墻體材料的應用比例達到80%以上,部分建筑達到節能65%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