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最后一年即將過去,回顧過去五年,北京旅游有了很多變化的驚喜。五年以來,北京市旅游總人數累計增長了50.2%,平均增幅8.5%,年接待游客規模從2010年的1.84億人次穩步增長到2015年的2.76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累計增長66.8%,年均增幅10.8%,從2010年的2768億元穩步增長到2015年的4616億元,明年預計將達到5000億。
過去五年,北京旅游梳理了一批可用資源,出臺了一些政策;設了三個不同類型的獎勵資金;重點培育了一批優質代理商,搭建了一批國際間的政府平臺。比如,北京首都機場口岸從2013年1月1日起對美國、英國、法國等51個國家持有第三國簽證和機票的外國人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2015年7月1日起作為首批城市,北京率先面向境外旅客實施購物離境退稅政策。截至目前,北京市單筆退稅商品銷售額超過10萬元的已達11筆,最大單筆退稅商品銷售額高達89.87萬元。作為國際旅游城市,北京整理了一批政府平臺。2012年9月,世界上第一個以城市為主體的國際旅游組織——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WTCF)在北京宣告成立,總部永久設在北京。目前,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成立了專家委員會、民航服務分會、旅游服務分會和媒體合作分會四個分支機構,會員總數已達151個。此外,中國會獎旅游城市聯盟、中國世界遺產聯盟也成為對外交流的窗口。
“十二五”初期,北京明確提出了“一區(縣)一色、一溝(村)一品”的京郊旅游發展思路,創新推廣了國際驛站、休閑農莊、采摘籬園、民族風苑、鄉村酒店、養生山吧、生態漁村、山水人家、葡萄酒莊、汽車營地等10種新業態,總結形成了鄉村旅游“北京模式”。2014年10月召開了京郊旅游發展大會,發布了《京郊旅游發展綱要(2015-2020年)》;2015年9月舉辦了首屆中國鄉村旅游發展論壇;從2014年開始,加緊實施旅游休閑步道建設和傳統村落建設兩個“五年行動計劃”,努力構建以觀光旅游為基礎、休閑度假為主導、新型業態為特色的京郊旅游產品體系。目前,北京市共有市級民俗村207個、市級民俗戶9970個,特色溝域17條,特色業態390家。
在日前舉辦的北京會議產業大會上,中國會獎旅游城市聯盟舉辦2015冬季推廣為北京冬季旅游帶來一批專業項目,為市民提供豐富的休閑內容。
隨著京張申冬奧的成功,冰雪項目可謂“稱霸”冬季旅游,密云、延慶、懷柔等郊區縣紛紛推出冬季旅游項目。攀冰是一項刺激、極具挑戰性的活動,密云和房山都有適合兒童和大人的攀冰基地。密云的攀冰基地位于桃源仙谷景區內,這里有寬達百米高50多米的專業垂直冰面,還有適合初學兒童的訓練冰面,基地還擁有專業的攀冰教練和攀冰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