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新縣田鋪鄉地處大別山深山區,集中打造現代、生態、綠色、循環農業,通過引種杭白菊,并依托專業合作社與市場接軌,使杭白菊種植面積達到了1200多畝,農民收入增加。每到周末來臨,河南省新縣陳店鄉梅花村梅花苑的女主人吳海燕就會非常忙碌
隨著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斷推進,農村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里地處大別山腹地,周末,許多城里人到這里享受豫南田園風光,梅花新村的環境像它的名字一樣美。吳海燕盤算著發展生態旅游業,2010年她利用在韓國打工掙的40萬元蓋起了26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2013年開了農家樂飯館,一次能容納80人就餐,不久前還通過了新縣豫風楚韻農家樂品牌考評。吳海燕說:“房子是自己的,自己當大廚,成本低,利潤自然就不少。”
河南省新縣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既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紅色文化,在那山山水水之間,點綴著一些古色古香的村落,它們像一顆顆珍珠,散落在豫南大地上。這里的人民因“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的美稱而驕傲,因“青山、綠水、藍天、紅城”而自豪。新縣搶抓國家實施大別山集中連片扶貧攻堅和建設中原經濟區機遇,以打造美麗新縣,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養生之都為目標,充分挖掘境內“紅綠資源”優勢,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新縣被列入大別山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屬于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委、縣政府確立了“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的理念和“山水紅城、健康新縣”的發展定位,培育生態文化,倡導綠色生活,通過各種社會活動營造良好的生態建設氛圍,提升全民生態文明意識。新縣與民間組織——北京綠十字合作,會同中國古村落保護發展專業委員會,共同發起了“英雄夢·新縣夢”規劃設計公益行活動,開辦了“環境保護與城鄉建設論壇”、“鄉村旅游與古村落保護論壇”。活動涉及城鎮規劃、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垃圾分類、資源再生、土壤修復、古村保護、健康教育等10個方面內容,主要目的是探索環境優美、人居和諧、產業協調、生態文化活躍的城鄉建設模式。活動開展以來,先后有國內外各領域100多位專家自愿加入,免費為新縣規劃了26個建設點,在10個重點村開展了垃圾分類處理試點。新縣被列為國家健康促進縣,并成功創建中國景觀村落3處、中國傳統古村落兩處、河南省傳統村落14處。
新縣以國家生態縣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莊建設、產業發展、和諧鄉村建設、扶貧開發六大工程為載體,在基本生活條件存在困難的村莊,重點實施了安全飲水、道路硬化工程和新一輪電網升級改造,滿足基本生產生活需求;在生活條件比較好的村莊,做好污水處理、垃圾分類和村莊綠化,改善村容村貌;在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村莊,重點實施古村落保護開發,整治修復農房院落,建設一批宜居鄉村、特色景觀村和休閑農業示范村。目前,已整合資金4.5億元,改造農村危房1.5萬戶,整修塘堰壩3900處,建設供排水管網3萬多米,清理河道6000多米,修建村莊道路43公里,新建垃圾屋、垃圾池4200多個,聘請農村環衛保潔員526人。
這樣一個以山林為主的山區縣,多年來堅持科學發展理念,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建設的發展之路,實現了“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樓在綠中,人在畫中”的“美麗新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