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清澈的河水、優美的岸線,連綿不絕一直伸向遠方。這條昔日雜草叢生、污水橫流的河道,如今水清岸綠,成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構建起了章丘“一河兩城”發展框架。正在開發的集婚慶、愛情、娛樂于一體的的喜來樂繡源河旅游綜合體項目,讓這條河蒙上一層浪漫色彩。
“抓生態就是抓發展”,章丘市委書記江林告訴記者,繡源河的變遷得益于章丘堅持的“生態立市、綠色興市”發展戰略,以“弘揚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家園”為目標,章丘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快生態宜居城鄉建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力保做到經濟社會與生態建設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素有“鐵匠之鄉”之稱的章丘面臨產業轉型的考驗。設立創新驅動基金,加快發展新材料和新能源應用、先進制造等主導產業,發展生物制藥等先導產業,打造新興產業集群,培育新的增長極,章丘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華民鋼球是章丘機械加工行業的代表,去年6月,該企業上馬優質項目,年產鍛造鋼球5萬噸,鋼球自動化生產裝備30臺套,鋼磨棒自動化生產裝備20臺套,企業一舉躋身行業發展前列。以項目建設為推力,濟南第一機床有限公司中高檔數控機床產業化建設、華凌電纜研發擴產、圣泉木糖技改、卓達集團綠色新型建材、山東昊月樹脂4 萬噸自動化生產線等一大批項目相繼落地生根,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先進制造業和新興產業基地成為章丘的目標。
山東省“一圈一帶”戰略的實施,燃起了章丘生態發展新希望,作為濟南市域次中心,自身正處于經濟圈東連西接的樞紐位置,把章丘打造成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重要的服務業聚集區,成為該市的共識。改造提升后的古村朱家峪探索出了一條文旅融合的新路徑,山東藍海領航電子商務產業園成為濟南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的主要載體,銀江股份中國智谷明水園區填補了章丘無大型軟件信息企業的空白,中心商貿區項目將金融、休閑、娛樂、高端住宅融為一體,引領嶄新消費潮流,深圳越海物流項目將補齊現代物流短板……章丘現代服務業發展一日千里。
謀求綠色發展,需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連續三年,章丘關停了900多家小煤窯、小鑄鍛、小磚瓦廠、小耐火材料廠和57家采石場、32家地下粘土礦,對700多家鑄鍛企業、1000余臺各式窯爐進行轉型治理,全面淘汰落后生產設備和工藝。按《章丘市“十二五”循環經濟規劃》要求,該市組織實施“3320”工程,即全力打造3個循環經濟重點產業、3個循環經濟園區、20家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在今年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中,章丘在全省率先購置揚塵在線監控設備,對全市建筑工地、道路運輸、企業堆場、露天倉庫等污染點進行現場實時監控,實現環境安全防控的制度化、規范化、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