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給山東的三個億噸大港帶來了很大沖擊。但在擴內需、保增長政策的拉動下,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三大港口沉著應對,積極作為,一季度,青島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845萬噸,同比增長4.5%;日照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4275萬噸,同比增長9.03%;煙臺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545萬噸,同比增長1.26%。
面對嚴峻形勢,青島港作為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支柱作用,越是形勢嚴峻,他們越是勇挑重擔,挺起“國企脊梁”。他們緊密結合港口實際,做到“三個破除”,即破除盲目樂觀、破除等待觀望、破除驚慌失措;樹立“三個意識”,即“三感”意識、機遇意識、大局意識;加強“三個研究”,即研究市場,研究政策,研究內部;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增長指標不動搖,造福職工不動搖”,直面挑戰,應對危機。
他們變壓力為動力,變危機為機遇,積極推進港口科學發展。2008年港口吞吐量勝利超越3億噸,同比增長13.3%,集裝箱超越1000萬標準箱,繼續保持世界大港第七位。進口鐵礦石繼續保持世界第一位,進口原油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位,外貿吞吐量多年保持全國第二位。實現上繳各種稅費20.3億元,其中上繳地稅連續5年保持全市第一。進入2009年,面對更加嚴峻的發展形勢,他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勝利奪取首月“開門紅”,集裝箱力超寧波和廣州,再次成為全國集裝箱第三大港。
青島港積極落實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的重要部署,根據青島市“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的戰略部署,加快國家重點工程前灣四期建設,加快開發建設第四大港區--董家口新港區,打造世界上最領先的集裝箱碼頭、40萬噸級礦石和40萬噸級原油碼頭,三五年內再造一個3億噸的青島港。危機形勢下,迪拜環球集團、馬士基集團、中遠集團、香港泛亞國際航運有限公司依然看好青島港,與青島港共同投資、建設和運營總投資達14億美元的青島新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此項目今年1月已經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的正式批復,成功實現“三國五方”合作,港口發展后勁和競爭力大大增強。
青島港發揮港口在區域經濟中的獨特作用,千方百計拉動腹地經濟。面對進口油在港口長期積壓、貿易商在港存油周期最長達5個月之久,港口罐容空前緊張,他們多方聯系,幫助貿易商尋找買家,跑煉廠,協調運輸車隊,協調船運公司,盤活了船運市場,讓船公司有活可干,同時也加大了貨主的中轉量。今年1月22日,在鐵路老大哥的幫助下,他們又開通了鐵路油品疏運線,進一步減輕了油品疏運壓力,大大降低了周邊煉廠的運輸成本,保證了青島周邊內陸腹地石化企業的持續發展,同時給鐵路部門帶來每年200萬噸的疏運業務,為山東地區鋪就了一條油品陸地運輸的“黃金通道”。他們還積極與鐵路部門、廠家貨主等打造物流聯盟,形成以海鐵聯運為主體、公路配送相結合的港口物流鏈。在重點抓好鄭州、西安大列的基礎上,新增了侯馬、淄博、成都大列專線;在北方部分港口大量撤航線,過境大列停運造成火車車皮大量富余的情況下,主動聯合貨主和鐵路部門,發展過境大列,使過境箱量由每月的3000多箱增至現在的5000多箱,同比增長超過30%,一舉成為過境大列北方第一大港,并成功把自己的腹地延伸到東亞地區。抱團發展使青島港化“危”為“機”,在眾多船公司削減歐美兩大主干線時,不僅在青島港一條航線不減,反而為青島港增加了南美、中東等區域的15條新航線。2008年12月25日,在其載箱1萬多箱 “地中海弗朗西斯卡”輪作業中,他們以498自然箱/小時的最新效率第8次刷新了“振超效率”,船方在感謝信中由衷地感嘆:“事實證明,選擇青島港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