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聯合推出惠民措施,實施手機銀行轉賬免費。降低客戶費用支出只是五大銀行聯合推動賬戶分類管理的舉措之一,隨著銀行賬戶管理進入互聯互通的3.0時代,客戶將有更加豐富和便捷的金融服務選擇。
北京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以前通過網絡給保姆支付4000元工資時,需要支付2.5元的手續費。“如果保姆有支付寶我早就用支付寶轉賬了,因為那樣不用手續費。現在好了,大銀行手機轉賬也免費了。”其實,五大銀行的步伐算慢的。去年9月,招商銀行率先宣布“網上轉賬全免費”,隨后中信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浙商銀行等中小銀行紛紛宣布網銀轉賬或手機銀行轉賬匯款免費。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30家主要銀行實施網銀或手機銀行免費轉賬舉措。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認為:“在大打‘免費牌’,不斷向線上、線下支付和轉賬業務滲透的第三方機構面前,銀行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現在主動出擊了,改進服務穩住客戶。”除市場倒逼外,加速大銀行推出免費措施的推手是央行。去年12月25日,央行發布的《關于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 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明確,鼓勵銀行對存款人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辦理的一定金額以下的轉賬匯款業務免收手續費。央行支付司司長謝眾更直言:“如果到2016年4月1日仍有銀行不減免手續費,那么在辦理跨行業務時,央行的‘超級網銀’就會向這家銀行收費。”
在監管和外部市場的強力推動下,大銀行終于“松口”。工商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總監李衛平坦言,五大銀行僅手續費年收入就要減少幾十億元,在銀行利潤增幅不斷收窄的背景下,對于銀行中介業務收入造成不小影響。郭田勇認為,目前,銀行在網銀和手機客戶端率先實行免費還是出于成本考慮,因為網銀相比柜臺人工成本較低,銀行有能力覆蓋這部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