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北京頻道訊 作為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任務,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推出“出入境物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工作”、“平谷口岸進口肉類檢疫監管工作”、“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檢疫監管改革”三項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舉措。
北京地區已經實現400余種出入境物品掃碼追溯。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來到天竺綜合保稅區體驗了這里的特色創新模式。在保稅區倉庫,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以下簡稱“北京國檢局”)天竺綜保區的工作人員抽出兩箱不同品牌的進口紅酒,用手機對準瓶身的二維碼掃一下,相關信息立刻顯現。
“比如檢驗狀態,被查詢次數,名稱,原產國這些信息都會通過進出口產品追溯監管平臺展現出來。”北京國檢局天竺綜保區辦事和主任阿驪介紹,這種追溯體系對于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及時了解產品的質量安全數據,使得假冒偽劣產品無處藏身。
北京口岸是我國進口水生動物的指定口岸,近年進口食用水生動物常年保持全國前四,北京國檢局瞄準進口食用水生動物這一直接關系百姓菜籃子的鮮活產品,也創建了一套“北京模式”。
半年來,北京口岸進口鮑魚、龍蝦、象拔蚌等優質高端商品達1763萬美元,較去年有較大增長。同時在上半年開展的安全風險監控達192次,疫病監測24次,檢出不合格食用水生動物11批次。入境肉類方面,北京國檢局結合以往經驗,對進口肉類檢驗檢疫工作進行了一系列優化。作為獲得進口肉類指定口岸資質的平谷國際港,在開通后,獲得了進境動植物檢疫審批工作權限,此舉為審批時間縮短了40%,平均審批時間從2015年的平均10個工作日減少到6個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