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山東頻道訊 傳統佳節來臨,過度包裝的現象屢見不鮮。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山東省循環經濟條例》明確規定,對違反國家強制性標準對產品進行過度包裝的,可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并定期向社會公布產品過度包裝的企業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名單。9月14日,記者調查發現,月餅過度包裝的情況大為減少。
“現在,買給自己吃的月餅包裝簡單了很多,甚至有人就喜歡那種土月餅、純正月餅。”濟南市民林先生說。“從供給層面看,月餅本身的制造成本很低,價格也較低,但這樣廠家會嫌利潤微薄,于是充分利用包裝給產品‘增值’。”山東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副教授王明益說,“從需求層面看,在中國的人情社會,購買禮盒月餅大都為了送人,如果價格太低拿不出手、沒面子。因此,廠家利用包裝大幅度提高價格也恰好迎合了購買者的需要,導致有些月餅價格雖貴,但依然暢銷。”
針對產品過度包裝的現象,濟南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黨委副書記丁正罡表示:“企業是過度包裝的實施主體,要承擔主體責任。而政府部門應該承擔起監管責任。”根據2010年開始實施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包裝層數3層以下、包裝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得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20%。山東榮元糧油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今年生產的月餅,特別注意包裝的使用,低廉環保,像傳統的酥皮月餅,我們用食品包裝紙;市民論斤買的,我們用方便攜帶的食品包裝袋;為贈送禮品的人準備了紙質禮盒,每件成本低至一兩元。”
六只油紙包著的酥皮月餅,用白色麻線系著,放在一個16開仿古籍的紙盒中,在中秋節的前一日從青島美食書店寄到董女士的手里。這種簡單又有創意的設計,既融合了傳統元素,又精致環保,別具匠心。“反對過度包裝,不意味著不包裝。”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學院副教授張瑞說,“現在的包裝設計對構思、構圖和色彩已經運用得很熟練,比如以紅色、金色來表達富貴吉祥和節日的喜慶,但缺少對歷史的表現。現在有一種趨勢,就是回歸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