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大力推進基層醫療服務是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山東省膠州市里岔鎮衛生院,將分級診療制度與簽約家庭醫生服務相結合,真正做到常見病、多發病去衛生院,疑難病找專家的便捷就診模式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是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關鍵所在。在山東省膠州市里岔鎮,“常見病多發病去衛生院,疑難重病找醫聯體專家”早已成為當地群眾就診的常規方式。里岔鎮衛生院結合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將分級診療制度落到實處,讓家庭醫生成為百姓健康的“守門人”。
家庭醫生走進農村。“對身體進行健康評估,制訂個性化的健康規劃;定期進行健康教育,組織相關學習;定期隨訪,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并納入規范管理;申請門診大病管理,預約市中心醫院、青大附院專家進行會診……”這是里岔鎮衛生院向村民發放的“明白紙”,上面詳細列出了“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相關服務內容。早在2012年,膠州市便開始了推廣。
7月2日,躺在自家炕頭上的糖尿病患者劉慎貞突然心率過速,衛生院的遠程心電監護系統馬上就開始報警了。作為劉慎貞的家庭醫生,苑寶祿大夫立即給她家里打電話,但是撥了兩遍也沒人接,苑大夫和護士趕緊帶著急救箱趕去劉慎貞家,對她進行及時診治。苑寶祿所在的家庭醫生服務“糖尿病團隊”,是全鎮1000多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大管家。目前,里岔鎮衛生院共成立了心血管、內分泌、呼吸內科、神經內科、中醫康復服務、婦兒等10個團隊,每個團隊由來自醫療、護理、公衛的10余名成員組成,簽約服務家庭覆蓋52個村的3000多戶群眾,簽約率達37%。
“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考核組,督促各團隊按照人員發現、健康教育、人群管理、健康評估4步流程逐步開展工作。”里岔鎮衛生院院長宋金來表示,通過家庭醫生這種服務模式,可以為轄區居民提供安全、主動、連續、可及、綜合、個性化的服務,也引導更多居民在本地就診,讓分級診療精準落地。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里岔鎮衛生院門診就診率達到70%以上,更多轄區群眾選擇先到衛生院進行首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