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11月14日,“研發創新成果,培養創新人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青島市政協常委,中國海洋大學生命學院副院長、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茅云翔這些年來一直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茅云翔長期致力于經濟海藻遺傳學與育種研究,在他看來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源泉。他帶領的團隊在國內首先研發了大型海藻DNA條形碼技術并應用于我國典型生境海藻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調查,建立了包含近5000份蠟葉標本、1000份DNA樣本、500余份種質和上萬條信息的海藻資源庫,為海藻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完成了紫菜及其重要病原紫菜腐霉的基因組和轉錄組圖譜,開展了條斑紫菜、壇紫菜、滸苔等藻類逆境脅迫下基因表達譜比較研究,發現了參與響應/適應溫度、滲透壓等環境脅迫的重要代謝通路和相關功能基因,為闡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及調控機理提供了重要參考。
茅云翔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并于生產實踐緊密結合。他探索并建立了藻類配子體精準組配育種技術體系,開發了大量多態性分子標記,建立了紫菜高密度遺傳連鎖圖譜構建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技術,選育了紫菜優質、高產、抗病、抗逆品系,實現了紫菜優良品系的規模化苗種繁育和產業化示范栽培,建立了紫菜全浮翻板栽培技術和壇紫菜北移栽培技術,大大拓展了紫菜栽培的區域,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茅云翔認為培養創新人才事業發展才能有不竭動力。他帶領的“經濟海藻遺傳學與育種團隊”擁有核心成員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50%以上成員有海外留學經歷。團隊長期致力于重要經濟海藻的遺傳學基礎研究、高效育種技術體系研發,以及優質高產、抗病抗逆海藻新品種選育推廣工作。基因組學和功能基因研究闡釋了藻類抗病抗逆的分子遺傳基礎,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已廣泛應用于海藻良種培育,選育的海藻良種支撐了我國藻類栽培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近年來,茅云翔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科技支撐計劃、海洋公益性專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等科研項目23項;發表科研論文100余篇,其中 SCI收錄40篇,CSCD收錄論文32篇,主譯和參編學術專著各1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40余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 項,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獎二等獎1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威海市人才項目產業工程特聘專家,獲得青島市青年科技獎等榮譽和稱號。2015年,茅云翔帶領的“經濟海藻遺傳學與育種團隊”獲得農業部創新團隊稱號,他本人被評為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
茅云翔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政協委員,認真履行委員的職責,他結合本職工作向后提出了“發展藍色種業,推動漁業產業升級”、“關于進一步加強海洋生物技術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案”、“進一步推進青島市海藻產業發展案”等建議和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被積極采納,社會反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