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1区2区3区|91视频免费网站|青青操视频网站|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爽爽|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歡迎來到中國綠網.今天是: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綠網在線 >> 綠網要聞 >> 省市亮點 >> 瀏覽文章
貴州:縣城綠集鎮“特”鄉村美起來
時間: 2018年01月19日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記者 王新偉 通訊員 左禹華
 

 

    中國綠網訊  貴州省印江縣近年來快速推進生態立縣戰略,以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健全綠色制度,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綠色家園,讓綠水青山持續釋放生態紅利,使印江城鄉越發凸顯綠色家園、綠色文化特色,既美了生態,又富了百姓,成為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

一大早,貴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桅桿村,晨霧還在茶山中繚繞,村民陳正學和家人就趕著上山管護茶園。以前,陳正學一家人靠上山砍柴燒炭為生,近幾年把自家的地全部種上了茶葉。陳正學說:燒炭破壞了生態,種茶讓山頭變綠、生態變美。這8畝茶園,我家每年每畝都能收入3000多元。

立足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優勢,經過多年精心培育,37萬畝生態茶園已經成為印江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態美。要讓綠色成為印江可持續發展不褪的底色。印江縣委書記田艷說,隨著生態立縣戰略的快速推進,印江城鄉更加凸顯綠色經濟、綠色家園、綠色制度、綠色屏障和綠色文化特色,綠色血液貫穿整個經濟社會發展脈絡春耕一大坡,秋收幾小籮曾是印江朗溪鎮昔蒲村石漠化區群眾生產生活的寫照。以前只能種點紅苕洋芋,根本賺不到錢。現在我栽種的柑橘每年都有2萬多元收入,是原來收入的上百倍。昔蒲村村民牛吉龍告訴記者,這個變化源于當地大力推進的石漠化綜合治理。

近年來,印江針對昔蒲村生態環境脆弱、石漠化嚴重的現狀,建立了以種植柑橘、桃子、棗為主的坡耕地種植經果林模式。昔蒲村黨支部書記田井付說:目前昔蒲村經果林種植達2700多畝,去年總產值12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達8300多元。”“既要讓大山蓋上綠被子,更要讓群眾鼓起錢袋子!印江認為,只有把全域綠化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才能既美了生態,又讓群眾增收。印江堅持綠色引領農業產業升級,目前已建成生態茶園37萬畝、食用菌8000萬棒、精品水果10萬畝,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印江還堅持綠色推動工業轉型,以綠色化、信息化、服務化推動產業發展,重點發展農特產品加工業、特色輕工業、旅游商品加工業等特色產業,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1戶。

與此同時,印江堅持綠色助推旅游突破,打造書法之鄉·養生印江形象品牌,創建環梵凈山休閑養生示范帶、茶旅融合美麗鄉村示范帶,獲得中國書法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最美文化生態旅游名縣等稱號。近年來,印江圍繞做綠縣城、做特集鎮、做美鄉村思路,加快推動環境安民,城在綠中、路在綠中、房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綠色城鄉環境美如畫卷。我們把任務承包給有實力的綠化公司,成活率有保障,目前城區綠地覆蓋率達到43.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2.1平方米,實現了出門見綠、開窗見景的目標。印江縣林業局局長張安兵說。印江按照一街一景、四季分明的要求,抓好點、面、線綠化美化,讓人民群眾推窗見綠、抬頭見綠、出門見綠。完美結合,改善了城鎮人居生活環境,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指數。按照小而精、小而富、小而美、小而特的理念,印江把綠色作為小城鎮建設的底色,厚植生態元素、文化元素,突出山水風光、宜居宜游,建設體現山水風光、民族風情、特色風物的綠色小鎮。印江還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突出生態、民族、文化等元素,加快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打造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升級版,實現了山水、田園、城鎮、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如今,印江已成功創建首批貴州省森林城市,建成了木黃省級示范小城鎮和紫薇、朗溪等8個特色集鎮,先后有4個村寨成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印江縣委宣傳部部長田芳告訴記者:隨著生態建設持續推進,綠水青山釋放出的生態紅利不僅讓印江人懂得植綠,也更加懂得惜綠。在守護青山綠水的實踐中,印江不僅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還探索建立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差異化績效考核生態保護機制,把環境保護納入干部政績考核體系等一系列制度,干部群眾增強了綠色自覺和綠色自律意識。印江縣還出臺了《印江河保護條例》、印發《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考核辦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監督管理辦法》等,河長們履職盡責,全縣365個行政村先后制定了保護環境村規民約”……用制度守護青山綠水、保護綠色家園,印江的綠色崛起正邁開大步。

最新更新  
文章排行  
魅力章丘的“地標” 農
彩椒
產品訂購
風電成為山東第三大電
萊山加快郝家莊舊村改
帳篷酒店的誘惑:和袋
財政收入增速止落回升
十八大15次提“生態文
南京黑作坊洋垃圾產塑
莫言:獎金買房子是玩笑
 
關于我們 | 合作支持 | 法律聲明 | 免責聲明 | 招賢納士 | 聯系我們

綠網在線(原中國綠網):中國綠色生態發展的綜合展示平臺,是中國與全球綠色生態發展的交流窗口,也是國內國際首家“傳播綠色發展與多行業互動的綜合交互型”網絡媒介。本網所有編載、轉載、摘錄的內容并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僅用于促進綠色發展與生態和諧的傳播交流、信息互動,促進國內國際綠色生態的正能量發展和參考學習;本網所涉及內容,如侵犯了您的版權和隱私,請及時地聯系我們刪除!本網顧問律師:張學軍 韋福田。 (魯ICP備13003038號)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