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1区2区3区|91视频免费网站|青青操视频网站|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爽爽|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歡迎來到中國綠網.今天是: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綠網在線 >> 綠網要聞 >> 國內國際 >> 瀏覽文章
有機食品認證:花錢就能買?
時間: 2018年08月21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記者 王品芝
 

    中國綠網訊  有機食品因為對環境友好、口感也更好而受到追捧。不過價格高昂的有機食品都有嚴格標準,產量較低。很多人對于有機食品缺乏了解,一些商家利用這一點,把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與有機食品混在一起銷售。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6.0%的受訪者購買過有機食品,50.5%的受訪者不能分辨出哪些是有機食品。69.9%的受訪者覺得有機食品名不副實的現象多。69.9%的受訪者建議認證機構要在事前、事中、事后每個環節都嚴格審查監督。

  69.9%受訪者覺得有機食品名不副實現象多。凌風是浙江杭州的一名自由職業者,他坦言買有機食品主要憑感覺,我一般會看生產日期等基本信息,還有包裝是否精美。凌風坦言對市場售賣的有機食品不是特別信任,我購買后還會問問朋友,或者上網查詢資料看自己買的是不是真正的有機食品。作為消費者,我對這方面了解得并不多我買有機食品會觀察包裝上是否有國家有機認證的標志,會看生產機構和單位,上網搜索一下是否合格,還會通過外觀、味道來判斷。上海某高校大學生張凱鐸也買過有機食品,我還是比較相信國家和政府對于有機食品市場的把控,完全不合格的產品應該是不能流入市場的。調查顯示,86.0%的受訪者購買過有機食品,14.0%的受訪者沒有購買過。55.5%的受訪者信任市場上售賣的有機食品,30.1%的受訪者信任程度一般,14.4%的受訪者直言不信任。49.5%的受訪者稱自己能分辨哪些是有機食品,50.5%的受訪者坦言不能。69.9%的受訪者覺得有機食品名不副實的現象多,26.2%的受訪者覺得一般,僅3.9%的受訪者感覺少。

  現在虛假標稱有機食品的現象挺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告訴記者,虛假標稱有機食品的現象主要有兩種:一種根本不是有機食品,既沒有遵循有機耕作規范也沒有進行認證;一種是掛羊頭賣狗肉,形式上符合有機的標準,也貼上了有機的標簽,但實際上產品不是有機的,被調包了。產生這種現象,首先是利潤驅使。真正的有機食品雖然價格高,但是生產成本也很高,真正的有機食品行業應該是微利行業。但是用普通食品冒充有機食品,生產成本會低得多。朱毅介紹,有機食品憑感官難以分辨,而且真正的有機是生產全過程的有機,檢測有難度。再者,對有機食品的監管主要依賴認證機構和行業自律,監管機制還不夠完善。

  69.9%受訪者期待認證機構在每個環節嚴格審查監督。有機食品名不副實,68.5%的受訪者認為原因是認證機構沒有盡到監管責任,66.7%的受訪者認為認證機構重認證、輕管理,對有機食品疏于后期的跟蹤檢查,59.1%的受訪者認為是有機食品售價高,一些不法商家為了利潤弄虛作假,30.6%的受訪者認為這與有機食品生產難度大、成本高有關。我國目前把有機食品認證交給了市場,由第三方機構完成。但是這些認證機構同時也是商業機構,需要營利。朱毅認為,這就有可能產生認證機構自律不足,商家花錢買認證的問題。另外,我國目前對有機的認證是先認證,后生產。認證機構對土壤、空氣、水和種植方式進行認證后,發放證書,核準產量,確定期限,批準生產,這可能會產生認證之后疏于過程管理的現象冒充有機食品獲利高,不法商家很容易為了利益弄虛作假。有些有機食品的標價是普通食品的十幾倍,會有很多濫竽充數的情況。凌風認為,當下國家對有機食品生產的監管力度不夠強,整個監管過程也不是很透明。

  朱毅介紹,現在有機食品的監管主要是由認監委負責,采取飛行檢測的方式,對生產的某一過程進行抽測。如抽測其在播種或耕種的過程中是否撒化肥、是否使用化學農藥,如果只是在最后對產品進行檢測,因為農藥間隔期后農藥降解等原因,很難檢測出來。要保證商家銷售的有機食品名副其實69.9%的受訪者建議認證機構要在事前、事中、事后每個環節都嚴格審查監督,61.2%的受訪者建議政府部門重視對認證機構的監管,讓整個鏈條透明有效,59.2%的受訪者建議超市等賣場要對有機食品進行嚴格區分,37.4%的受訪者認為企業本身應加強自律,32.9%的受訪者建議對虛假認證加大懲處力度。張凱鐸希望,對有機食品的生產,從頭到尾都嚴格把控,完善監管機制,同時向大眾多普及有機食品的知識。朱毅認為,有機農業是對中國市場誠信的考驗,包括監管者和生產者的誠信,政府應該負起認證和監管的責任。因為有機農業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生態保護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發展方向,政府應該予以重視,整頓市場

  朱毅表示,一些比較貧困的地區環境較好,且無力負擔農藥和化肥,是發展有機農業的理想場所。但現在中國有機農業主要采取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農戶拿到的仍然是普通種植的收入。有機農業先期投入大,認證費用高,相信市場天然正義是不現實的,政府應該加強補貼、引領和幫扶。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后占1.3%90后占27.8%80后占51.2%70后占14.3%60后占4.7%

最新更新  
文章排行  
魅力章丘的“地標” 農
彩椒
產品訂購
風電成為山東第三大電
萊山加快郝家莊舊村改
帳篷酒店的誘惑:和袋
財政收入增速止落回升
十八大15次提“生態文
南京黑作坊洋垃圾產塑
莫言:獎金買房子是玩笑
 
關于我們 | 合作支持 | 法律聲明 | 免責聲明 | 招賢納士 | 聯系我們

綠網在線(原中國綠網):中國綠色生態發展的綜合展示平臺,是中國與全球綠色生態發展的交流窗口,也是國內國際首家“傳播綠色發展與多行業互動的綜合交互型”網絡媒介。本網所有編載、轉載、摘錄的內容并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僅用于促進綠色發展與生態和諧的傳播交流、信息互動,促進國內國際綠色生態的正能量發展和參考學習;本網所涉及內容,如侵犯了您的版權和隱私,請及時地聯系我們刪除!本網顧問律師:張學軍 韋福田。 (魯ICP備13003038號)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