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沿青藏高原北緣,一條巍峨雄渾的綿延山脈,橫跨甘、青兩省,俯視著河西走廊。它就是我國境內主要的山脈之一、古匈奴語意指“天山”的祁連山。
千百年來,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氣候,加之冰雪融水形成河流,這里“草木生而暢茂,牛羊牧而滋蕃”。冰川、雪山、森林、草甸、濕地……較為完整的生態系統,養育了河西綠洲,孕育了絲綢之路,構成了我國西北地區不可替代的生態安全屏障。同時,這條河西走廊的“生命線”,也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我國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域。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但是,由于歷史、自然和人為的原因,祁連山生態環境仍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祁連山局部生態破壞問題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批示,中央環保督察組開展專項督查,省委書記林鐸也多次強調,要深入反思檢討、深刻汲取教訓,從政治和全局高度,確保祁連山生態問題整改到位。
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母親山”。去年以來,祁連山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全面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曾經容顏被損的祁連山,正在重現美麗的風姿。夏末秋初,本報記者赴張掖、武威、金昌等地,深入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詳細了解這里的生態保護工作,親身感受整改的具體成效,采寫了“走進大美祁連山”系列報道,本報從今日起將連續刊發。讓我們通過記者的筆觸,一起走進祁連山,感受她的雄偉壯麗與生態變遷。同時,也期待這組報道能引發更多人對祁連山的關注與重視,進一步喚起全省上下的生態保護意識,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齊心協力把生態環境保護好、建設好,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在中國版圖的西北方向,有一片區域像一只俯沖的大鳥,凌空遨游、氣勢不凡,它就是著名的祁連山。祁連山匈奴語為“天山”,位于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是中國境內主要山脈之一。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公里—400公里,海拔4000米—6000米,面積約2062平方公里。“馬上望祁連,連峰高插天。四時積雪明,六月飛霜寒。”明代詩人的一首詩道盡了祁連山的無限風光。受高原寒冷氣候的影響,祁連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終年積雪不化,形成的冰川達2859條,總面積1972.5平方公里,儲水量達1320億立方米。祁連山北部冰雪融化成為黑河、石羊河、疏勒河、北大河、黨河五大水系的源頭,是河西走廊一帶的主要水源。黑河不僅很美,它從祁連雪山走來的時候,也注定背負著神圣而重大的使命。
黑河是國防安全和生態安全的“衛士”,它的下游矗立著我國航天事業的重要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它和南部的祁連山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南侵,維護著青藏高原的生態平衡。黑河是點土為金的“高手”。張掖土壤肥沃,物產豐饒,是全國重點建設的商品糧基地之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黑河水,張掖出產的烏江米,晶瑩剔透、品質優良,歷史上曾被列為貢米。黑河是澆灌綠洲的“園丁”。張掖是一座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城市,也是一座坐落在濕地上的城市,被譽為山青、水秀、天藍、地綠的“塞上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