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當責任遇到勇氣,當經驗遇到果敢,當智慧遇到堅持,當態度遇到創新,錦屏人也能站在醫改潮頭,創造出“特區速度”。
在錦屏成立院士工作站,其實是錦屏縣里的一把手——縣委書記毛有智與遵義院士工作站主要負責人尹嶺教授的一拍即合。在一次會議上,遵義負責院士工作站的尹嶺介紹了信息化對于提高縣域醫療水平的新思路。聽者有心,剛剛出任錦屏縣委書記的毛有智正在為錦屏這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革命老區醫療資源缺乏、醫保資金面臨崩盤而著急,而尹嶺的介紹似乎讓他看到了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解決大病不出縣難題的金鑰匙。兩個人接觸之后,錦屏縣委的決心和能力也讓尹嶺刮目相看。錦屏是貴州省第一個引進院士工作站的縣。當這個以中國工程院王隴德院士、中國科學院陳潤生院士和顧瑛院士領銜,由解放軍總醫院神經信息中心主任,全國神經信息學聯絡組組長尹嶺出任主任的錦屏院士工作站落戶錦屏之后,很快把準了錦屏的醫療發展脈絡,為當地開出了一張健康處方。
尹嶺主任介紹,其實也有一些地方希望引進院士工作站,他們也會認真調研,給出醫改方案,但是一般都是當地衛計委主導。由于涉及機制體制問題,所以推行起來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步履維艱。錦屏當地醫療水平落后,醫療服務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又處于三省交界,2017 年縣外轉診率 30.4%,新農合基金縣外報銷率為 34.6%,縣外醫療費用 8800 萬元,而當地的新農合經費只有5500萬元,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之事。除了錦屏的需求更急切外,選擇錦屏的重要一點是,這里不僅是縣黨委統攬醫改全局,而且是縣委書記直接推動。縣委書記出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和縣委醫管委主任。這樣的好處是一把手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實,督整改。因此,錦屏的院士工作站不是最先成立的,但卻是醫改速度最快,效果最顯著的。
目前,醫共體已經分5年投入7000萬元增添心血管、呼吸、骨科、眼科以及腫瘤相關的儀器設備,將以這5個學科領域新技術、新項目為突破點。王玉來表示,他們不但要補齊縣級學科建設短板,重點建設婦科、兒科、腎病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薄弱專科。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建立全民健康及慢病防治的管理體系,針對當地疾病譜,建立心腦血管病防治中心、呼吸病中心、糖尿病和代謝病中心、腫瘤早診和中西醫結合治療中心、急危重癥救治中心。
8個月時間不長,錦屏的醫改方案也可以說是非常大膽和超前的。而院士工作站的監測數據分析已經出現了可喜的變化。醫療費用三年同期對比、新農合資金三年同期對比都在錦屏院士工作站成立半年后開始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尹嶺認為,通過整體改革方案的陸續落地,錦屏初步建立了比較規范的醫改工作體系,比較嚴格的醫改責任體系和比較完整的醫改配套政策體系。基本實現了“病人負擔不增加,醫院收入不減少,醫保基金可承受,社會滿意度提高”的綜合改革目標。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錦屏的醫改實踐,有著很強的示范意義。只要能順應百姓的健康需求和期盼,醫改雖是時艱,但也成為機遇,一個貧困縣也能為健康縣域提供新思維,創造新模式,搭建新平臺,產生新保障,形成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