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記者日前從濟南市章丘區獲悉,該區率先在全市完成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改革任務,并在全國首創了清產核資“六亮工作法”,這一改革進程走在了全國前列。
目前,章丘區在全區895個村(居)全部完成清產核資并通過系統審核,共清查農村集體資產49.36億元人民幣,清查集體土地面積240.5萬畝。
章丘區委書記劉天東告訴中新網記者,在清產核資過程中,章丘區首創了“六亮工作法”。亮成員,把村里德高望重的鄉賢能人納入領導小組成員,增強群眾信任感;亮程序、亮措施、亮報告,增強群眾滿意感;亮責任,壓實村支部書記及兩委班子主體責任,增強責任感;亮家底,做到數字清,管理、運營、收益透明,增強群眾獲得感。
清產核資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關鍵和基礎。劉天東表示,章丘區認真落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部署,嚴格落實區委書記、區長雙組長責任制,實施“一把手”工程,明確鎮街、村(居)黨委書記是改革第一責任人。
章丘區委副書記、區長韓偉介紹,區財政劃撥915萬元,為改革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全區895個村(居)全部聘請專業會計事務所對農村資產進行專業清査、核査、審計,為改革提供了技術保障。
為做好改革工作,章丘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從賬面核查、農清表核對、債務核銷等方面對清產核資工作細化分解,并發到鎮街、村居,進行針對性指導。
在鎮街層面,章丘創新工作思路,實施“三所跟進”模式,會計事務所專項審計形成科學規范的清產核資專項審計報告;律師事務所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和服務;測繪所采集繪制資產地理坐標立體圖。
章丘區農業局局長李慶祥表示,清產核資工作牽扯到百姓切身利益,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收益權,知曉集體資產底數顯得尤為必要。
因此,改革初期章丘區就提出“三個全面”。章丘區產改辦主任江世青告訴記者,“三個全面”即全面清査農村集體資產,做到數字清;全面規范衣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嚴;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信息化、現代化、科學化,做到運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