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綠網訊 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來,通州的變化以秒計算。記者近日從通州區獲悉,城市副中心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
目前,城市副中心綠色空間“兩帶、一環、一心”正在加快推進。其中,“城市綠心”啟動區1000畝綠化工程完成;“休閑游憩環”北部初步建成;西部生態帶的臺湖萬畝游憩園和東部生態帶的潮白河森林景觀帶,已完成綠化萬余畝。水質改善初見成效。2018年,通州區53條段黑臭水體中19條段黑臭水體治理完成,34條段黑臭水體治理基本完工,正在申請整治效果評估。北運河、通惠河、蕭太后河、涼水河通州段水體逐步還清。今年,通州區生態環境建設還有不少大動作。西海子公園二期將開工建設,永順城市公園在7月開園;休閑公園四期、臺湖萬畝游憩園四期、張家灣公園二期等5個公園以及潮白河生態景觀帶三期,計劃完成樹木主體栽植。水污染治理將再加碼,啟動副中心范圍內的減河北、河東二期兩座再生水廠建設,基本實現農村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今年1個公園開放5個公園主體栽植。建成于1936年的西海子公園,是通州人的集體記憶。“公園里有一片湖,夏天在湖里劃船,冬天在湖面滑冰。”對“80后”通州居民劉穎來說,西海子公園承載著她的童年記憶,唱京劇、下棋、拉二胡,公園總是熱熱鬧鬧。不少通州人家里留存的老照片中,總能看到這片湖的身影。如今,經過兩年升級改造,西海子公園正以全新面貌迎來它的老朋友們。原本封閉的公園“打開”和城市融合,古色古香的燃燈佛塔、500多年的樹齡古槐與通州運河商務區林立的高樓交相輝映;融入更多高科技,改擴建中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貫穿始終,公園綠地中的雨水將大部分以滲透為主和被植物吸收利用。
這只是通州森林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按照規劃,未來城市副中心的綠色空間將由“兩帶一環一心”組成。綠地面積增加的同時,栽植的植物種類也頗有講究。通州區園林綠化局規劃發展科科長徐海龍介紹,公園設計聘請了專業技術團隊,既考慮病蟲害防治需求,科學搭配樹種,又按照“鄉土、長壽、美觀”等原則,營造不同植物特色的公園。如宋莊公園規劃設計了百畝銀杏和櫻花,春季賞櫻、秋季賞銀杏;張家灣公園則以鳥類食源樹種等為特色,為鳥類提供棲息地。
今年,城市副中心將新添更多市民休閑健身好去處。徐海龍透露,2019年年底前,通州計劃完成休閑公園四期、臺湖萬畝游憩園四期、張家灣公園二期等5個公園以及潮白河生態景觀帶三期主體栽植,永順城市公園將在今年7月開園,西海子公園二期也將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