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近年來,鄉村旅游的發展有效激活了農村的閑置資源,正在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據國家旅游局統計,2017年全國鄉村旅游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另外,根據國辦意見,到2020年,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過20億人次,受益農民5000萬人。
在全國上下如火如荼地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其中同質化現象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一大障礙。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各地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應該因地制宜,走創新之路。就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小長假,一些地方的鄉村旅游成為了旅游市場的亮點。在重慶,賞花賞葉、劃船摘果、星空露營、休閑垂釣、趣味農事等豐富多樣的鄉村旅游體驗活動吸引著大量游客。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旅游越來越成為人們熱衷的旅游方式之一,市場需求旺盛。。據統計,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2017年全國鄉村旅游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國家旅游局的統計顯示,目前全國城市居民周末休閑和節假日出游,70%以上選擇在周邊的鄉村旅游點,全國主要城市周邊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年增長均高于20%。
同時,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旅游形式,鄉村旅游的發展在滿足游客體驗鄉村生活,享受優美環境的同時,也在促進著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已經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實施鄉村旅游提升計劃,開拓旅游消費空間。到2020年,全國建成6000個以上鄉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萬個以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特色村、300萬家農家樂,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過20億人次,受益農民5000萬人。全國每年通過鄉村旅游帶動2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扶持6000個旅游扶貧重點村開展鄉村旅游,實現每個重點村鄉村旅游年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