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省級骨干企業一次性獎勵200萬元、首臺(套)重點技術裝備項目按照1:0.5比例配套獎勵、參加國內外知名展會一年最高補貼100萬元…… 5月18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政策宣講會在東莞松山湖科普館舉行。臺上,來自松山湖管委會的相關負責人就扶持政策進行逐條解讀,臺下的企業負責人邊聽邊記,不時拿出手機拍照留存。宣講會結束后,大家還圍著宣講人,拋出各自企業面臨的實際情況及疑問,并得到一一解答。前不久,當地剛剛出臺《松山湖促進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這是松山湖在國家、省、市各級已有政策基礎上,首次出臺機器人產業領域扶持政策。不少到場機器人企業代表在參加宣講會后均表示,政策在出臺前充分聽取了行業領域各方意見,反映了機器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普遍性訴求,可以說干貨滿滿,接地氣,十分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2017年底,松山湖機器人產業正式成為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作為國際制造業名城,東莞因制造業而興,也率先面臨智能制造轉型的需求與難題。機器人產業的“松山湖經驗”獲得國家級試點,正是近年來東莞依托智能制造提升產業“含金量”,加速從制造大市走向智造強市所結的碩果。作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松山湖將堅持創新引領,高水平構建智能制造產業生態鏈、精準施策助力機器人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為珠三角自創區打造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先行區,廣東省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主陣地,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引擎提供重要支撐。
機器人產業是松山湖高新區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經過過去數年的創新培育,該產業已經形成一定的集群發展規模,并于2017年12月1日榮獲“科技部第三批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松山湖園區內已聚集了300家機器人企業,其中高企61家,占集群企業總數20%;核心零部件企業占23%,本體企業占2%,智能裝備企業占20%,系統集成企業占55%。2017年度,集群實現工業總產值48.48億元,同比增長46.9%;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7.55億元,同比增長14.4%。
松山湖管委會一名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從產業梯隊來看,目前,松山湖機器人集群的三個企業梯隊基本完整,招引了天機工業、匯川技術、眾為興、沈陽機床、固高科技、贏合科技、正業科技等一批主力軍,培育了李群自動化、東博自動化、思沃精密等一批生力軍;孵化了優超精密、億動、松靈、云鯨等一大批后備軍企業。且從企業發展趨勢來看,越來越多深受行業及市場認可的骨干企業涌現出來。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最新公布的廣東省機器人骨干(培育)企業顯示,廣東松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天機工業智能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機工業”)、東莞市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將躋身廣東省機器人骨干企業之列。
為加快培育機器人產業自主品牌,充分發揮骨干企業在機器人產業發展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此次出臺的《暫行辦法》對機器人骨干(培育)企業認定制定了相對應的獎勵舉措。《暫行辦法》明確,對上一年度認定為“廣東省機器人骨干企業”的,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對上一年度認定為“廣東省機器人培育企業”的,一次性獎勵30萬元。同一企業先后獲得“廣東省機器人培育企業”與“廣東省機器人骨干企業”認定的,按“從高補差”不重復方法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松山湖對于機器人產業生態的打造,處處都在為企業如何獲得更好發展考慮,這樣的生態可以說是難以復制的。”天機工業相關負責人莫卓亞表示,東莞是制造業大市,制造企業數目龐大,而且還有相當多的傳統制造企業急需轉型升級,在當前的智能制造和機器換人大背景下,機器人、自動化設備、智能裝備有著非常旺盛的市場需求。天機工業作為上市公司長盈精密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之初就承接了母公司本身強大的智能化生產的改造需求,并致力于為同行業提供智能化改造的解決方案。此番成為省機器人骨干企業,能夠獲得松山湖政策的獎勵,將進一步鼓勵企業向國際先進企業對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