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從青海格爾木沿格茫公路西行60公里至拖拉海中橋,再向南10公里左右,荒漠深處出現一片綠洲。在格爾木黃河實業集團公司青海芝潤農林開發有限公司門口,站著一位身材魁梧的老人——公司董事長黃應山。
黃應山帶記者進入封閉式陽光大棚,一股熱氣撲來,里面種植的蒜苗、生菜、苦苦菜、桃樹、葡萄樹生機勃勃。2015年11月,青海芝潤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啟動3萬畝荒漠化生態治理項目,項目分三期,計劃7年建成,總投資12億元。項目由多位農林專家任指導,通過雪山融水、地下取水、喬灌結合等方式,選種高品質經濟作物,以實現生態治理和可持續發展。芝潤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無病害、無污染、無農藥殘留的世界高標準有機農牧產品生產基地,真正實現荒漠治理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記者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荒漠中風沙太大,草木不生。黃應山硬是帶領職工在8600畝的一期種植基地里,按照每1千畝一圈種上防護林,防護林東南寬12米,西北長66米。如今,當年栽植的新疆楊已經粗壯齊整。在田塊之間,他們累計完成防護林1060畝,形成一道道防風固沙的綠色屏障。
基地東側的防護林邊上,工人正在栽植新疆楊。“栽活一棵新疆楊樹的成本是200元。樹根一年施肥兩次,基地自己有3萬噸的有機肥生產能力,收購周圍牧民的羊糞制作有機肥料,再購進一部分進口生物肥料。”種植基地技術總調度師趙振勝說。防護林內一片片規整的耕地里,比拇指粗的枸杞樹一眼望不到邊,黑色的滴管順著樹木根部延伸向遠方。趙振勝介紹,因為缺水,他們打了16口150米深的水井,全部采用以色列滴灌節能水肥一體化技術形成灌溉網,能及時、科學、節能供水,有效保障作物生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