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青島都市圈由青島、濰坊兩市及煙臺萊陽市、海陽市構成。如今,以其為核心的都市圈融合越來越深。未來,青島都市圈將成為一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都市圈,成為東北亞地區國家合作樞紐之一、中國海洋產業創新基地、全省發展核心引擎
截至目前,青島GDP已超過1.2萬億元,形成現代海洋、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汽車制造等9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同時,青島以“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使青島成為面向世界開放、整合全球資源要素的新高地”這一高度,發起了海洋攻勢、“雙招雙引”攻勢、“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等15個攻勢。青島龐大的經濟體量、蓬勃的經濟活力,對周邊區域的經濟帶來了較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早在2017年1月份,山東省就發布了《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規劃中提出,青島都市圈由青島、濰坊兩市和煙臺萊陽市、海陽市構成。如今,都市圈的融合越來越深。
交通樞紐帶來新機遇。青島已形成海港、陸港、空港和鐵路港“四港聯動”模式,成為輻射山東半島、鏈接日韓歐亞的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樞紐過去,青島只有一條膠濟鐵路。而今,隨著青榮鐵路和青鹽鐵路的開通,青島已然成為“三條鐵路、六線并行”的鐵路交通新樞紐。平均20分鐘一趟高鐵,讓人們有了高鐵“公交出行”的感受,也使青島與周邊城市形成了1小時至2小時城市生活圈。
每到節假日甚至周末,由青島到榮成和煙臺的青榮城際鐵路旅客人數劇增,青島火車站都會根據旅客數量實時加開臨客。榮成旅游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青榮城際開通后,來榮成旅游的人數大大增加。在榮成海邊,漁家樂店主徐玉琴告訴記者,現在來自青島的游客特別多,她準備來年增加人手,以更好地接待“城際游客”。交通的便利也為企業帶來了更多利好。鄒立夫是威海彤格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他告訴記者,以前出差到青島路上需耗費近5個小時,現在不到2小時,“這給我們在人才引進、技術創新等方面增添了優勢”。
更重要的是,青島已形成海港、陸港、空港和鐵路港“四港聯動”模式,這使青島成為輻射山東半島、鏈接日韓歐亞的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樞紐。家住威海市的王女士在電商平臺購買了美國日用品,沒幾天快遞便把這些跨境日用品送到了她手上。這個過程就包含著空港陸港聯動:來自美國的日用品通過飛機運抵青島流亭機場后,通過海關監管車輛轉關運輸到青島國際陸港關區通關查驗,放行后再通過落戶于青島國際陸港的順豐快遞送到客戶手中。今年9月份,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將轉場運營,這個連通3條高速公路、4條鐵路客運線的4F級機場,將真正形成鐵陸空綜合交通體系,可以實現1小時通達青島全域、1.5小時至2小時覆蓋半島主要城市的客貨集疏目標!皩脮r,青島的輻射力將進一步增強!鼻鄭u國際機場有關負責人說。
產業合作擴至多領域。青島企業紛紛到煙臺、威海、日照、濰坊等青島周邊城市設立分公司或者建設產業基地青島大學能源工程研究所所長田曉亮帶領團隊研發的“工藝性空調”技術,申報了40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28項已獲得授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通過與位于威海榮成市的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使其先進的技術大放異彩。
田曉亮告訴記者,達因制藥主要生產軟膠囊藥品,產品供不應求。但過去在夏天3個月時間內,因為濕度太大基本不能生產,應用他們的技術后,已經實現了全年全天候生產,產能提升了四分之一!拔覀儸F在已經為達因制藥近3萬平方米的車間安裝了這種‘工藝性空調’,我們的技術在電子、紡織等一年四季需要低濕的工藝性環境行業,都可以使用。”在青島大學,像這樣的校企技術合作從2011年以來有數千項,其中近30%是與青島周邊城市企業合作。
近年來,中國海洋大學先后與日照、威海、濰坊等城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比如,與日照合作,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人才培養基地、科技轉化平臺和學生實訓基地,成立日照市生態保護與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合作開展黃海冷水團優質魚類綠色養殖示范區、日照港灣研究院以及海洋生物、帆船、游艇等產業園區建設。青島大學則與威海市合作共建青島大學威海創新研究院。青島大學威海創新研究院負責人于建強告訴記者:“我們還將成立青島大學威海技術轉移基地,青島大學的科研成果都可以在此轉化。”
產業帶動企業,青島的企業到煙臺、威海、日照、濰坊等青島周邊城市設立分公司或者建設產業基地,青島貝爾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貝爾特是青島市重點扶持的海洋生物科技示范企業,先后在山東濟寧建設了大型生產基地,還在煙臺海陽市投資建設了占地350多畝的高科技產業園,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后,這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海洋生物制品及生物醫藥生產基地,年產值可達30多億元,實現利稅上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