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鋼廠仍在,卻不再生產一噸鋼鐵。有著60年輝煌歷史的山鋼集團濟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濟鋼”),2017年7月實施“關停主業、轉型發展”戰略,成為我國首家全面關停鋼鐵主業的千萬噸級城市鋼企。不到兩年時間里,濟鋼資產處置臨近尾聲,2萬余名職工分流安置基本完成,創下國內同行業關停規模最大、安置人數最多、安置期最短的紀錄。
鋼鐵主業沒了,濟鋼怎么辦?在各級政府支持下,“無鋼”的濟鋼通過盤活人力、資產、技術等自身優勢資源,產值快速回升,綠色轉型成效明顯,職工“吃飯”有了保證,產業接續逐步走上正軌。當下,濟鋼正瞄準新動能加速布局新產業,“新濟鋼”將更加高端、更加綠色、更具特色、更有活力。
痛!鋼鐵主業全線關停。“我宣布,濟鋼3200高爐現在停爐!”2017年6月29日,隨著時任濟鋼煉鐵廠廠長李丙來一聲指令,濟鋼3200高爐1號和3號出鐵口順利出完最后一爐鐵水,濟鋼鋼鐵產線停產工作拉開帷幕。
始建于1958年的濟鋼,是新中國第一批地方骨干鋼鐵企業、濟南市工業支柱企業。巔峰時期,濟鋼的鋼鐵產能超過1200萬噸,位居中國十大鋼企行列。風云一甲子,濟鋼產鋼過億噸,貢獻利稅350多億元,養活了無數濟南家庭。但在國家推動鋼鐵產業“去產能,調結構”和濟南著力治理大氣污染的背景下,濟鋼走到了十字路口。“濟鋼地處泉城濟南,與沿海鋼企相比,物流成本高,效益相對低,環保壓力大。”濟鋼董事長薄濤說,在國家推動鋼鐵去產能、調結構和濟南著力治理大氣污染的背景下,濟鋼同樣需要做出大貢獻。
2016年底,濟鋼“關停主業,轉型發展”的戰略方案獲得山東省政府正式批準。方案要求2017年底之前,濟鋼的鋼鐵產線安全停產;停產3個月內,基本完成職工分流安置工作。山東省政府成立工作組,有針對性地提出“安全停產、職工安置、項目落地、轉型發展”四大戰役。千萬噸級鋼鐵企業整體關停主業,國內還沒有先例。“從最壞處著眼,從最難處著手,做最充分的準備。”濟鋼總經理苗剛介紹,濟鋼建立了“全流程確認、全方位互保”工作機制,統籌謀劃,做到方案無缺陷、風險有預案、責任有界定、領導有抓手,環環相扣,穩中求進。濟鋼還就停產過程做了22次桌面演練,從源頭梳理風險點。在“要求高于平時、紀律嚴于平時、處分重于平時、問責快于平時”的責任標準下,2017年7月8日,濟鋼鋼鐵產線正式關停。薄濤說,停產過程整體平穩,有驚無險,未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
“像做夢一樣。這么大的鋼廠,說關就關了。”李丙來說,包括3200高爐在內的許多裝備,只用了幾年時間,與設計壽命相比還是新的。親手將自己建設起來的設備停掉、拆掉,怎能不讓人心痛?2017年7月濟鋼關停鋼鐵主業,當年10月鋼鐵價格就走出了低谷,許多虧損企業大把盈利。當記者問薄濤是否“關早了”,他回答說,短期利潤那是“小利益”,長遠發展才是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