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1区2区3区|91视频免费网站|青青操视频网站|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爽爽|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歡迎來到中國綠網.今天是: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綠網在線 >> 綠網要聞 >> 省市亮點 >> 瀏覽文章
廣西:寫好“生態+”文章 讓生態“變現”脫貧致富
時間: 2019年08月26日 來源:互聯網 作者: 蒙進煌
 

    中國綠網訊  護好綠水青山,“錢景”無限光明。在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六巷鄉大嶺村,村民日漸感受到,生活在生態環境優美的圣堂山、五指山腳下,實是坐擁金山銀山。今年,該縣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改革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強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在金秀大瑤山,生態就是財富。當地村民逐漸掌握讓生態“變現”的技能,實現脫貧致富,讓日子紅火起來。生態環境向好,森林覆蓋率穩居全區第一!繼獲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珠江流域防護林源頭示范縣”等國字頭稱號后,最近,金秀再獲殊榮——2017年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我們將‘生態+’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來賓市委常委、金秀瑤族自治縣委書記韋德斌表示。為走出特色發展新路,該縣堅持生態立縣,從生態佳到“生態+”,奏響“綠色崛起”的主旋律。

  生態“鍍金” 旅游紅火。“如果說只是為了住民宿旅館,我可能不會專程開車跑到這里來。”初春時節,來自柳州的游客覃融女士帶著親戚朋友到大嶺村踏春。吸引她們遠道而來的,除了民宿旅游的全新體驗,這里的生態環境確實“醉游人”。民宿旅館開窗見景,遠處山巒云霧繚繞,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游客每到山里,常常閉目凝神,深深呼吸,“享用”清新的空氣。當地人常會幽默地提醒:“小心醉氧!”話里帶著自豪。

  這份自豪,來自大自然的恩賜。這份恩賜,讓村民的發展思路也清晰起來。村里有人辦民宿,有人做導游,有人賣土特產……從“賣山貨”到“賣風景”,“生態+旅游”為每戶村民每年增收近萬元。在城里務工的相金明,回鄉建起了4層樓房專搞民宿;以前靠種植為生的村民蔣桂合,借著旅游業的東風做起小生意,向游客售賣木耳、香菇等大瑤山特產;入駐該村的旅游開發公司,所開發的“瑤天下”民宿客棧,去年5月開業,生意火爆。歷經半年多時間,大嶺村民宿旅游初具規模。旅游開發帶動了蔣桂合等58名村民,通過種養瑤山雞、食用菌、大韭菜、木耳等特產實現脫貧致富。大嶺村民宿點是金秀民宿旅游示范點之一。該縣整合財政資金1600萬元,拉動社會投資6000多萬元,投入民宿建設。2017年,全縣已建成民宿客房306間、床位500張;云水閣、瑤天下、圣堂閑居、瑤家莊等23家民宿已營業,另有16家即將開業,創造了旅游扶貧的“金秀速度”。

   “綠色”為底 產業興旺。在金秀鎮六段村,放眼連片茶山,瑤民采茶的景象盡收眼底。“我們的茶園是一層層的茶山,像梯田一樣,很漂亮。”六段瑤寨的汪云貴常帶著女兒與村民們一起采茶。不少游客也前來采茶、品茶,踏青游玩。游客驅車20公里跑進六段瑤寨,品的是這里的好茶,認的卻是這里的好生態。“早年,有些茶農急功近利,對茶樹施用化肥。后來發現,茶的品質下降,銷量迅速下滑。”金秀鎮鎮長覃宏生介紹,“茶農意識到,市場競爭是生態的競爭。”

  于是,茶農摒棄化肥,回歸傳統,堅持生態種茶。當地還建起了生態觀光茶園,在施肥、除蟲等方面做到無公害。“我承包的12畝茶園,全是無公害種植,每畝全年可采200公斤鮮茶,每公斤價格180-200元,估計今年收入超過5萬元。”六段村茶農蘇小平信心滿滿。該村靠種茶致富的村民有很多。全村1171人,茶園面積已增至3648畝,人均3.1畝。

  種茶,吃的是“生態飯”;醫藥經濟、林木經濟,捧的同樣也是“生態”這個金飯碗。在縣城大街上,外地游客品嘗瑤家涼茶,體驗瑤藥泡浴,大小瑤醫館隨處可見。當地1528種原生植物中,藥用植物多達1351種,更有“五虎”“九牛”“十八鉆”“七十二風”等104種經典瑤藥,讓金秀成為廣西中草藥品種較齊全的縣。近年來,金秀抓住瑤醫瑤藥這一優勢,做大做強生態康養品牌,先后出臺多項政策,大力發展瑤醫瑤藥。“寫好‘生態+’文章,捧穩生態飯碗,是我縣農業產業發展的新路子。”韋德斌介紹,近年來,該縣把“生態+”理念融入工業,著力打造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依托山內豐富的生態資源,全縣構建了山泉水、瑤醫瑤藥、茶葉加工、旅游產品加工、木材加工為主導的生態工業體系。

守住“顏值” 健康發展。靠山吃山。從小跟著爺爺進山的黃榮,對大山有一番別樣的情感。在兒時的記憶里,采挖、砍伐,人們單向地向大山索取。如今,44歲的黃榮是一名護林員。每天,他腳蹬運動鞋,肩背工具袋,胸前掛著定位手機,在海拔1979米的金秀圣堂山上巡查一遍,查看山林植被情況、查找新物種、制止游客破壞草木等。“游客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私挖植物的現象幾乎絕跡,人與大山相處得越來越友好了。”黃榮說,如今的人們同樣“吃”山,卻不是在掠奪,而是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我這是新時代的‘靠山吃山’,現在靠巡山每月收入2500多元。”黃榮介紹,國家對發展水源生態林的群眾一畝地一年給予管護補助14.75元,雖然補貼很少,但為了涵養生態,群眾自愿讓出山地,種植水源生態林。這些生態林有效地保護著青山綠水,當地群眾把這一片片生態林稱為“民生林”。

好生態,需要更好的保護。近年來,金秀多措并舉強化環保機制,嚴格審批公益林采伐,嚴厲打擊毀林行為,嚴密防范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金秀瑤族自治縣縣長蘭向東表示:“我們絕不允許開發破壞環境,從立項規劃,到開發建設,全方位堅持生態為重、綠色為要,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生態立縣,旅游強縣。金秀以“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品牌為基礎,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為契機,集全縣資源,舉全縣之力,聚全民之智,全力推進旅游產業跨越發展。

最新更新  
文章排行  
魅力章丘的“地標” 農
彩椒
產品訂購
風電成為山東第三大電
萊山加快郝家莊舊村改
帳篷酒店的誘惑:和袋
財政收入增速止落回升
十八大15次提“生態文
南京黑作坊洋垃圾產塑
莫言:獎金買房子是玩笑
 
關于我們 | 合作支持 | 法律聲明 | 免責聲明 | 招賢納士 | 聯系我們

綠網在線(原中國綠網):中國綠色生態發展的綜合展示平臺,是中國與全球綠色生態發展的交流窗口,也是國內國際首家“傳播綠色發展與多行業互動的綜合交互型”網絡媒介。本網所有編載、轉載、摘錄的內容并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僅用于促進綠色發展與生態和諧的傳播交流、信息互動,促進國內國際綠色生態的正能量發展和參考學習;本網所涉及內容,如侵犯了您的版權和隱私,請及時地聯系我們刪除!本網顧問律師:張學軍 韋福田。 (魯ICP備13003038號)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