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12月26日電13萬尾魚類、1000公斤日本沼蝦、2萬只中華絨螯蟹,25日從一艘增殖放流的船上,被投放到長江口水域,歡快地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這是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項目組織的第13次增殖放流活動。
“長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堪稱世界上最大、最復雜的河口航道整治工程,建設之初就非常重視生態保護與修復,通過近20年的堅持,滔滔江水之下的生態修復,成效令人鼓舞。”上船參加增殖放流活動的東海水產研究所生態修復專家陳亞瞿教授說。
82歲的陳亞瞿教授,近20年來一直進行長江口生態修復研究并參與實踐。通過增殖放流活動,長江口導堤及附近水域底棲動物種類和生物量都有顯著的提高,表明該生態系統已明顯得到修復和改善。航道工程中的南北導堤,已逐步建成一個長達147公里、面積約14.5平方公里的“人工魚礁”,成為經濟水生動物和珍稀魚類的重要產卵場和棲息地。中華鱘的回捕率達到1%,中華絨螯蟹的汛期捕撈量更增加了2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