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自10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后,新能源汽車板塊迎來集體上漲,相關個股股價持續走強。
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新能源汽車板塊的爆發,與近期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回暖有關。更為重要的是,產業政策的落地,有效提振了資本方的投資信心,也進一步明確了市場的投資方向。11月2日晚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指出,要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告訴記者,《規劃》的推出,進一步表明了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決心,明確了未來15年產業發展的方向,也強調了產業發展的融合趨勢,更有利于凝聚行業共識,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五項戰略任務明確發展方向。2012年,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快速發展。然而,在整個產業加速轉型的過程中,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也面臨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質量保障體系有待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仍顯滯后、產業生態尚不健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等問題。基于上述原因,政府有關部門早在去年年初就啟動了《規劃》的編制工作,旨在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汽車強國建設。
《規劃》指出,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生產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主體地位;同時將堅持創新驅動、協調推進、開放發展的基本原則,共同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按照《規劃》目標,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規劃》還對未來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水平、公共領域用車電動化水平、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情況、高度自動駕駛規劃情況、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等設置了相關目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部署了五項戰略任務,分別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構建新型產業生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和深化開放合作。具體來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主要包括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加快建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提升行業公共服務能力等;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包括支持生態主導型企業發展、促進關鍵系統創新應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強化質量安全保障等;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涉及到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加強標準對接與數據共享等;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包含了加快推動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等;深化開放合作則涵蓋了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促進形成開放、透明、包容的新能源汽車國際化市場環境,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