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綠網訊 作為我國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力補城鄉發展不平衡短板,以綠水、青山等生態資源為“酵母”,打造生態與旅游、文化、現代農業相融合的鄉村振興新引擎,形成了城鄉融合發展的共同體,全區13萬農民轉為產業工人,去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2.28萬元。
農戶木門上的春聯依然鮮紅,綠薔薇縈繞在石墻上,門口的柿子樹上垂著金燦燦的果實……村落里,這幅原生態鄉村風貌被200多名正在寫生的高中生還原在他們的畫作上---“2017年之前,村里可不是這樣。”上溝村黨支部書記楊仕民說,村莊地處半山腰,此前交通不便,污水橫流。櫻桃樹很多,但櫻桃爛在地里賣不出去。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以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務提升、特色產業培育為重點,投資8億元建成8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上溝村是其中之一。“道路硬化了,房屋外立面美化了,更重要的是村里實現了雨污分流,貫穿三個村的山里河全年不斷流。”楊仕民說,櫻花漫山盛開時,每天有兩三萬人來賞花,一戶農家宴一天能接待六七十桌游客,櫻桃不出村就全賣光了。
鐵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徐貞敏說,依托上溝村附近區域的自然稟賦,鐵山街道打造了覆蓋8個村的楊家山里片區景區,集聚起百果園、杜鵑花海等諸多旅游資源,近兩年農民人均增收20%以上。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山南麓,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湖泊、溪流點綴在青巒之間。為使當地15個傳統農業村莊改變落后面貌,西海岸新區打造了集旅游、康養、休閑、運動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年接待游客150萬人次,可為當地農民提供就業崗位300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