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網訊 11月28日,第十五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大會秉承“倡導健康行為、共創健康社會”的宗旨,吸引了來自政界、醫藥界、學術界、媒體界、企業界的數百位領導、專家、學者、記者積極參與交流。
會上,“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做了題為《中醫抗疫的文化自信》的主旨演講。演講前,大會組委會向他頒發了“人民科學家”的獎杯。張伯禮從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胡鈺手里接過獎杯后表示,“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我的工作就是看好病、教好書,千萬不能當成一世英雄。”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說,清華大學以服務人民生命健康為已任,充分發揮在學科、科研、人才等方面的綜合優勢,致力于為健康中國發展應對全球風險挑戰貢獻力量。今年4月,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成立,這離不開跨學科平臺基礎,健康傳播大會便是其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支撐。以李希光教授為代表的健康傳播團隊在乙肝、艾滋病、控煙科普宣傳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多年耕耘,為清華大學搭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國家公共衛生現代化建設、關注人民健康福祉的學術品牌和跨學科實踐平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說,“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自成立以來,在堅持新聞立院的同時,非常重視新聞傳播的各個領域,在市政、經濟、文化、社會、健康、科學、國際、財經、國家形象等方面都有專業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質量的新聞傳播人才。尤其是在當下,我們將更好地為健康中國的戰略服務,帶領同學們學習新聞傳播的知識,注重培養健康傳播方面的專業人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說,國家衛健委與清華大學在健康傳播領域的密切合作,充分發揮了清華大學和部委共建的機制。健康中國的路徑就是共建共享,要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不斷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醫療衛生和健康服務,僅僅依靠衛生健康部門不行,需要全社會各個部門的聯動。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要通過健康科普讓大家都終身學習衛生健康知識技能。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副院長、黨工組組長王凱波說,今年4月2日,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成立,以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服務社會,服務人類為使命。學院成立的基礎是清華大學在公共衛生與健康領域以及相關學科多年的積累,以李希光教授為代表的涵蓋了醫學、社會、新聞學等跨學科的清華大學健康傳播團隊,立足學科實踐與發展,聚焦公民的健康素養提升,健康行為的改善等議題,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形成了學術、政策、媒體、產業等多邊互動機制和架構。
會上,頒發了2020年度“中國健康傳播好作品獎” 和“中國健康傳播十佳論文獎”,舉行了2020年度中國健康傳播十佳論文學術研討會。大會還設置“關愛職場女性:免疫的魅力與迷思”“企業傳播和信任塑造:后疫情時代下醫療健康傳播趨勢和思考”“疫情防控的科學傳播”發布環節,與會來賓分享了業界的探索經驗。
第十五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由清華大學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原衛生部)于2006年共同發起,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等主辦。 (嚴冬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