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綠網訊 近日,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舉辦專業技術職務聘任暨研究員大會,大會現場向61位研究員發放聘書。這是山東產研院提名認定的首批研究員,提名認定時打破常規,不唯學歷、不唯論文、不唯獎勵著作、不唯“帽子”,誰有能力、誰能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誰能更好地推動創新發展,就聘任誰為研究員。
山東產研院專業技術職務包括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助理,其中研究員分為領域研究員、方向研究員和項目研究員。按照產研院創新發展規劃,產研院在信息與智能融合、先進材料、微納與智能制造、綠色與健康等4個領域進行布局,產研院研究員也相應設置4個領域研究員,全面負責相關領域的產業技術創新等工作。在每個領域中,比如在先進材料領域,產研院布局了有機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等3個方向,對每個方向相應設置方向研究員;每個方向中有很多創新項目,對每個項目相應設置了項目研究員,全程負責項目的引進、轉化和落地。通過研究員這套治理體系,把產業創新每個環節全面打通,形成“領域-方向-項目”全方位的產業技術創新治理體系,有效推動產研院產業技術創新。
王玉林2019年進入山東產研院,此前是部隊某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是我國衛星信息處理領域的專家。這次他被聘任為方向研究員。身兼兩個研究員身份,其內涵差別很大。王玉林說,他在研究所獲得的高級研究員身份經過了復雜的評審過程,這個職稱伴隨終生。山東產研院賦予他的方向研究員身份與收入不掛鉤,產研院專業技術職務的認定更偏重產業化能力,更多地體現了崗位要求與職責。在山東產研院,有的研究員比他資歷更老,但這次被聘為項目研究員;也有的研究員剛離開校門沒幾年,從未評定過職稱,但因為掌握尖端技術,收入比他這個方向研究員還要高。
據悉,目前,山東產研院已完成首批61位研究員提名認定,其中信息與智能融合領域19人、先進材料領域10人、微納與智能制造領域15人、綠色與健康領域9人。未來,產研院將繼續完善專業技術職務治理體系,釋放科研管理能量,激活創新發展動力。